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香港推行中學文憑試DSE以來,有不少在其他科目表現出色的英中學生,卻因為中文科不及格,結果無法入讀本港大學。
教育局當年取消公開試中文科的範文,不將學習範圍限定在某些文章之內,目的是希望培養學生對中文的興趣,和全面提高他們的中文能力。聖保羅男女中學中文科老師洪秋燕表示學生如要成功應付DSE中文科考試,就必須盡早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對中文的興趣不應是從小開始的嗎?但現實情况是怎樣?中小學的語文教育又能達到這個目標和效果嗎?
學生抗拒中文 原因有二
香港本是培養兩文三語的理想環境。但事實上,很多學生對中文存有抗拒心理。原因有二。
一是不少學生,特別是中產者的子女只愛讀英文書,而覺得中文艱深。究其原因,是因為父母們認為無論是讀大學抑或是工作,良好的英語能力是首要條件,故自幼兒起,他們便偏重向子女講、讀英文故事書;又認為中文是母語,孩子是自然學會的。其實,初學時,中文是比英文難學的一個語言,而給幼兒看的英文圖書的量和質都較中文的多選擇。漸漸地,孩子習慣了看英文書,愛上了英文,偏重了英文,而對看中文書卻步。
另一個原因令兒童害怕和討厭中文是小學語文教育不得其法。大多數小學在小一第三個星期就要默書;整個小學生活就是不停的抄寫作業,與為小三和小六考的TSA作操練;因應公開試「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Pre Sec One修辭、語法的考核而編寫的教科書沒趣又艱深。這些都使小學生討厭學中文,既是討厭,哪能學好?哪能在小學打好中文的基礎?
就此問題,和一位今年9月升讀大學四年級的學生L談過。L小學讀書時是很開心的。學校沒有因為要考TSA、Pre Sec One而操練學生,全年只有3次測考,學生有看課外書的空間和時間。她喜歡每星期寫中文周記和班主任談心,英文科的作文題目具創意和啟發,都讓她覺得語文科好玩,建立了她對中英語文的興趣,亦打好了扎實的基礎。
L中學時唸英中,學校自中三就開始教應試技巧,作文出題也多依隨DSE的模式,她覺得學習變得無聊沉悶,開始不喜歡語文科。她認為過早教應試技巧只會扼殺學生的興趣,限制、收窄了他們的視野和創意。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異於建一座外觀過關、但地基不穩的樓房,根本是本末倒置。
DSE學制下的中文科不設範文,不少考生感到無從入手。L認為語文是一種能力而不是知識,能力是要自小培養,不能靠臨時的背誦和操練而獲得。只要自小多讀多寫,語文能力自然扎實,應付DSE就綽綽有餘。3年前她考DSE,沒有報讀坊間的雞精班,亦只是做了過去一年的評估試卷。L上了大學後,因為教與學都不是為了考公開試,她的創意回來了;還利用暑假,報讀了由香港青年協會M21舉辦、劉天賜主講的「編劇大師接班人」木人巷式的訓練班,她是最年輕的學員。
小三TSA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研討會上,教育局介紹2017至2018學年推行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將以遊戲為主,課程會較現行的為淺。幼兒教育界表示這些都符合幼教理念,是可取的,但能否做到,端賴和小一的銜接。因此,提出教育局的首要任務是監管目前艱深的小一教學。
家長重英輕中,誤以為母語是自然必得,開錯了頭。教師以語法修辭教學為念,開錯了方。堅持推行小三TSA的香港教育局更是責無旁貸。
小三TSA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還可以做鴕鳥嗎?
作者是青田教育基金會教學顧問
教育局當年取消公開試中文科的範文,不將學習範圍限定在某些文章之內,目的是希望培養學生對中文的興趣,和全面提高他們的中文能力。聖保羅男女中學中文科老師洪秋燕表示學生如要成功應付DSE中文科考試,就必須盡早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對中文的興趣不應是從小開始的嗎?但現實情况是怎樣?中小學的語文教育又能達到這個目標和效果嗎?
學生抗拒中文 原因有二
香港本是培養兩文三語的理想環境。但事實上,很多學生對中文存有抗拒心理。原因有二。
一是不少學生,特別是中產者的子女只愛讀英文書,而覺得中文艱深。究其原因,是因為父母們認為無論是讀大學抑或是工作,良好的英語能力是首要條件,故自幼兒起,他們便偏重向子女講、讀英文故事書;又認為中文是母語,孩子是自然學會的。其實,初學時,中文是比英文難學的一個語言,而給幼兒看的英文圖書的量和質都較中文的多選擇。漸漸地,孩子習慣了看英文書,愛上了英文,偏重了英文,而對看中文書卻步。
另一個原因令兒童害怕和討厭中文是小學語文教育不得其法。大多數小學在小一第三個星期就要默書;整個小學生活就是不停的抄寫作業,與為小三和小六考的TSA作操練;因應公開試「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Pre Sec One修辭、語法的考核而編寫的教科書沒趣又艱深。這些都使小學生討厭學中文,既是討厭,哪能學好?哪能在小學打好中文的基礎?
就此問題,和一位今年9月升讀大學四年級的學生L談過。L小學讀書時是很開心的。學校沒有因為要考TSA、Pre Sec One而操練學生,全年只有3次測考,學生有看課外書的空間和時間。她喜歡每星期寫中文周記和班主任談心,英文科的作文題目具創意和啟發,都讓她覺得語文科好玩,建立了她對中英語文的興趣,亦打好了扎實的基礎。
L中學時唸英中,學校自中三就開始教應試技巧,作文出題也多依隨DSE的模式,她覺得學習變得無聊沉悶,開始不喜歡語文科。她認為過早教應試技巧只會扼殺學生的興趣,限制、收窄了他們的視野和創意。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異於建一座外觀過關、但地基不穩的樓房,根本是本末倒置。
DSE學制下的中文科不設範文,不少考生感到無從入手。L認為語文是一種能力而不是知識,能力是要自小培養,不能靠臨時的背誦和操練而獲得。只要自小多讀多寫,語文能力自然扎實,應付DSE就綽綽有餘。3年前她考DSE,沒有報讀坊間的雞精班,亦只是做了過去一年的評估試卷。L上了大學後,因為教與學都不是為了考公開試,她的創意回來了;還利用暑假,報讀了由香港青年協會M21舉辦、劉天賜主講的「編劇大師接班人」木人巷式的訓練班,她是最年輕的學員。
小三TSA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研討會上,教育局介紹2017至2018學年推行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將以遊戲為主,課程會較現行的為淺。幼兒教育界表示這些都符合幼教理念,是可取的,但能否做到,端賴和小一的銜接。因此,提出教育局的首要任務是監管目前艱深的小一教學。
家長重英輕中,誤以為母語是自然必得,開錯了頭。教師以語法修辭教學為念,開錯了方。堅持推行小三TSA的香港教育局更是責無旁貸。
小三TSA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還可以做鴕鳥嗎?
作者是青田教育基金會教學顧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