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G20峰會明天於韓國首爾召開,美國推出第2輪量化寬鬆(QE2)衝擊全球金融穩定,以及貿易平衡問題,成了會議焦點。在各國強烈不滿美國印鈔壓低美元匯價下,華府已把焦點議題,由人民幣匯率轉到貿易差額上,立場亦有所放軟。財長蓋特納聲稱,G20已就貿易平衡問題達成共識,將提出設立「貿赤預警機制」,並稱建議獲中國支持。中國官方新華社則發表評論文章,敦促G20建立監管美元的機制。
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周一稱,各國領袖已就「貿易差額預警機制」達成共識,監察各國的經常帳差額是否過量,他更稱中國「很支持」,因為較其他方案好。美方建議,由IMF制訂指引,監察各國經常帳有否失衡,並協調如何應對、減少失衡。共同社引述消息指出,G20將討論把成員國劃分為「發達盈餘經濟體」、「發達赤字經濟體」、「新興盈餘經濟體」、「新興赤字經濟體」及「商品生產國」5類別,制訂指引,由IMF作評估,以令經常帳差額達「可持續水平」。這亦意味G20峰會將討論擴大IMF角色。
共同社﹕G20成員國擬分5類
美國早前在G20財長會議上,曾提議就各國財赤或盈餘設定上限(數額不能多於GDP的4%),但受坐擁大量盈餘的中國、德國和日本強烈反對,蓋特納已改口不再提設置量化指標。日德近日多番表明反對設置量化指標。日本財相野田佳彥說,峰會不可能就經常帳差額訂下數字,「最有可能的是,各國會同意一共同進路,各國財長稍後將再就有關細節討論」。
G20主席國韓國總統李明博昨在一篇訪問中,亦稱不會有量化指標,並表示各國可能要「數月」才能就指引具體細節達成協議。首爾政府希望在會上提出「韓國倡議」,當中包括兩大議題﹕全球金融安全網和發展問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遭逢重挫的韓國,正面對大量海外熱錢流入,建立金融安全網成了韓國最關心的議題之一。
匯率戰陰霾近日因為美國推出QE2而重臨。雖然韓國自早前的G20財長會議開始,便力圖減少各方在此問題上的矛盾,但各國近日就貿易及匯率問題上的爭拗,卻突顯G20分歧仍然強烈,中國新華社更發表評論文章,敦促G20建立監管美元的機制(詳見另稿)。環球投資者擔心,若各國各自為政,沒有國際合作,對全球經濟不利。德國總理默克爾昨便稱,全球現在最大的威脅是保護主義。
中國10月貿易盈餘料250億美元
蓋特納周一受訪談到人民幣時,說中國正剛開始起步,展開大規模改革減少依賴出口、促進內需,「那需要對安全網及金融體系作一連串變更,匯率只是其中一環」。中國今天將公布10月份貿易情况,彭博通訊社引述經濟師估計,中國貿易盈餘相信將由9月的169億美元,增至250億美元,創下歷來第2大單月盈餘紀錄。貿易盈餘增加勢令中國在G20峰會上成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