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兒子今年6歲,最近他開始有咬手指甲的習慣,除了食飯和睡覺,任何時候都會咬,而且他咬到入肉,幾隻手指都受傷了,洗手時會覺得痛,就算我不斷提醒和責罵都沒有用。早幾日我買了「手指水」塗在他的指甲上,希望他一咬時覺得苦,便會停止,暫時都沒有效,雖然他會暫停一下,但心癮一起就繼續咬。我想不通為什麼他突然會有這壞習慣,是不是跟心理和情緒有關,例如他覺得緊張或有壓力?以及可以如何解決呢?
答﹕
有些小朋友天生有咬手指甲的傾向,不過如果是天生的話,通常家人都會有同樣習慣,而小朋友亦會在2至3歲左右就發作。個案中的小朋友6歲才開始咬手指甲,則很大可能不是出於天生,而是來自壓力,因為緊張和壓力是導致咬手指甲的常見成因。
用玩具做放鬆練習
小朋友不懂得表達內心緊張時,很多時會在小動作中流露出來,除了咬手指甲之外,還會咬嘴唇、不停搔癢、拔自己的眉毛和眼睫毛等等。這時家長可以給他們一些放鬆練習,例如鼓勵他們做帶氧運動,或者拿一些玩具放在他們手上,叫他們先握緊玩具再鬆開,反覆做十多次,一方面可以釋放壓力,另一方面他們的手無法空出來,便不會再咬手指甲了。這些做法維持一至兩星期後,預計情况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當然,既然小朋友很大機會是因為緊張和壓力而咬手指甲,最好就是處理壓力的源頭。個案中的小朋友6歲,不知是否剛升上小學?事實上,我接觸過不少個案,都是因為升小學、轉換新環境而形成焦慮。孩子面對全新的環境,包括新校舍、師生以及課程難度,都需要時間適應,在適應期後,咬手指甲的狀况也有望改善。
不過,要找出焦慮源頭談何容易,特別是孩子不懂表達自己,未必能講出壓力所在。事實上,他們不會知道自己咬指甲是因為受壓,而是在無意識的情况下做出這行為,所以個案中的孩子不止在做功課、溫習時才咬,而是坐下來看電視、想東西時都會咬。這時使用手指水的確是可行方法,至少能避免他再受傷。
勿擔心食抗焦慮藥
如果手指水的效用也不明顯的話,家長可以考慮使用藥物,例如抗焦慮藥等。家長不用擔心,用藥不代表出現了很大問題,只因孩子咬手指甲的情况導致了身體損傷,不及早制止便有可能引致發炎。經醫生處方的藥物不會有明顯副作用,反而令內分泌調節,孩子得以放鬆。要留意的是,藥物只可以處理症狀,家長仍然要幫孩子找出及解決壓力來源,真正維持身心健康。
資料提供﹕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