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球股市在美日央行議息過後高位整固,沙特預料本周無望達成減產協議,油價急挫4%,連日急升的科技股也見沽壓。走勢上,恆指在24000點出現了小雙頂,技術指標如RSI、MACD等亦呈現背馳,但就基本因素來看,各大央行既不收緊也不加碼寬鬆,內地有愈來愈多行業出現止跌回穩、甚至回升的跡象,以民營為主的企業多有不俗表現,前有玻璃、水泥、汽車等,新近紙業股玖紙(2689)亦交出不錯成績,市况也不會太差。上周本欄指A股一潭死水,資金都尋求境外賺錢機會,但這也可能是黎明前的一刻,儘管仍有很大變數。
北水南下是港股9月份跑贏全球的重要原因,但上周見南下的規模開始減弱,持續性成疑,受惠的板塊如中資金融股、匯控(0005)等都明顯轉弱,呈雙頂回落。商品股方面,受到價格持續轉弱,表現也一般,神華(1088)獲批准增產,急升一天後也回落。商品的問題是供應過多,以原油為例,各產油國都盡全力在凍產會議前增產,俄羅斯、沙特等的產量都處於歷史高位,加上利比亞和尼日利亞正恢復此前中斷的供應,9月份全球新增原油供應超過每日80萬桶。
供應多價格受壓 商品股表現平平
鋼鐵方面,中國8月粗鋼產量6857萬噸,按年增長3%;1至8月鋼材產量75,511萬噸,按年上升2.2%。其中,日均產量309.47萬噸,按年上升1.78%。9月上旬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產量按月增長4.65%,鋼材庫存按年增長10.95%。印度更已將鋼產量目標劍指10年升3倍。
至於精銅產量,8月份按年升12%創半年新高,前8個月總產量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按年增長8.7%。主因或許中央成功將少許殭屍企業消滅了,令行業盈利能力提高誘發產量增長,惟需求一轉弱,壓力就會非常大。
低基數勢撐起第四季內地經濟數據
現已差不多踏入第四季,回顧去年第四季度,經濟依然處於低谷,當時PPI仍在深度回落,按年跌幅一直維持在5.9%,只是先行指標如南華工業品指數開始回升。因此,低基數效應足以支持第四季經濟表現仍較佳,特別是樓市、基建、汽車等依然表現力頗強。但到明年首季呢?便得回顧一下今年首季。
2016年首季,社會融資創出天量的6.6萬億元人民幣,此後基建以20%的速度增長,房地產市場又陷入瘋狂狀態,天價地王頻現下,新開工面積回升而土地財政收入又驚人,反過來又支持地方政府大興土木。同時去年11月起實施的汽車購置稅優惠又彰顯成效。在中央的全力刺激下,經濟表現相當不錯。但這就令2017年保持6.5%增長非常困難,沒有新增刺激,要維持總需求平穩亦甚難,一如後「四萬億」年代。若中央理性的話,應該要放棄由習主席定出的6.5%經濟增速死線,否則便要繼續放水。
後者可能當然較大,但以此時此刻的樓市狀態,在最火熱的20個一二線城市的房貸應會轉趨嚴格,並在其他地區加強寬鬆。若成功以行政手段壓止泡沫再擴大,才有減息、降準的放水條件,屆時人行死守不退多時的7天回購利率就會一步到位下跌,連帶整條孳息曲線亦拉下來,A股就會非常受惠,看看2014年尾連串減息降準後A股的表現就一清二楚了。或者會有人問,難道中央不怕二次股災嗎?當然怕,但相對經濟下滑,令股市更暢旺還是值得一試,只要將場外配資狠狠地壓制住便可以。寬鬆流動性、嚴格放貸標準,同時加速IPO強化直接融資,又對外開放A股,這其實也是金融改革的正途,亦遠較瘋狂擴張的影子銀行、理財產品更為健康。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