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乾隆桐木古琴 御題情牽秋拍長青網文章

2016年09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9月24日 06:35
2016年09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清乾隆帝除了鍾情創作,詩、書、畫作品極多,也愛把玩不同的藝術品,曾命令「內務府」製作達數萬件之多,當中包括以兩株梧桐樹木製成的四張琴。據悉,這四張琴已多年未見曝光,其中一張終於在香港蘇富比下月初的秋季拍賣會「中國藝術珍品」專場中出現,是今次秋拍古董市場的焦點。


此張清乾隆古琴名為「湘江秋碧」,由乾隆親自題名,名字刻在琴的「鳳沼」納音位,而「龍池」納音位也刻有乾隆一首詩作。此琴以最古老中國七弦琴規格製造,是乾隆懷古之情所致。


書屋老桐樹製成

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品資深專家李佳表示,乾隆時期的宮廷工藝製作技術,是中國工藝美術的巔峰時期,因乾隆不但非常熱愛工藝美術作品,也是一個非常念舊的人,於其詩集作品中,記有他年少時在中南海中的一組建築,其中一個小院落內的「補桐書屋」,這是乾隆當時讀書的地方;屋前原有兩株老桐樹,其中一株因病枯死,其後補種一株,也是此屋名「補桐」的由來。書屋門前所有梧桐老樹,於乾隆九年(1744年)全告枯死,當時乾隆已封帝,便下令「內務府」造辦處以此梧桐樹木材製成四張古琴,各賜其名並題詩。四張古琴於乾隆十一年秋季製成後,一直存放在補桐書屋內,不曾彈奏。


御製之琴僅四張

李佳指出,古琴於大拍賣會中出現,多年來寥寥可數,清代製的古琴更少之又少;從乾隆琴中的題詩及幾首其他有關補桐的詩詞,她估計或也包含憶祖父康熙的情感,讓此琴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和價值。再者,有御題之琴,在清代文獻記載中約有十來張,且多為唐宋製成古琴,大部分屬博物館珍藏,但乾隆親令御製之琴便僅有此四張,幾經世代交替,輾轉流傳約270年,能重現人間,只有這張「湘江秋碧」琴,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info

香港蘇富比2016年秋季拍賣

日期﹕10月1至5日(預展9月30日起)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展覽廳三

查詢﹕2524 8121

上述專場舉行時間(10月5日)﹕「花賞瑶華﹕巴黎名藏中國藝術收藏III」早上11:30;「龍游帝苑」中午12:00;「藝海觀濤﹕坂本五郎珍藏早期佛教銅像」下午12:15;「中國藝術珍品」下午2:30

文:簡一鋒

圖﹕蘇智鑫、拍賣會提供

編輯﹕林韻兒

lifestyle@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