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楊志剛:須辭職參選的 該辭職了長青網文章

2016年09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9月24日 06:35
2016年09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9月是特首競選的辭職月。5年前的9月20日,梁振英剛剛辭去行政會議召集人一職以便備選。時任政務司長的唐英年亦於5年前的9月28日辭職備選。今屆如果林鄭月娥、曾俊華兩位司長都決定參選,而梁振英亦競逐連任,則特區政府三巨頭兩人要辭職,然後陷入三角戰,有悖政治倫常。如何是好?


就是尚未陷入三角戰,政治倫常經已受創。就橫洲公屋發展爭議一事,梁振英指出該發展計劃的細節問題是由曾俊華擔任主席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負責跟進。財政司長辦公室卻回應稱:曾俊華從未出席特首主持的橫洲發展專責小組會議,亦「沒有決定將橫洲計劃以分期形式進行」。而政務司長辦公室則樂得置身事外地表示,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由財政司長擔任主席,而有關橫洲和皇后山土地發展的工作小組則由行政長官領導,政務司長並非委員會和工作小組的成員。


政府高層經常被傳媒伏擊,故此新聞處總部每天都會就各大備受爭議的事項聯繫各司局負責人,制定一份「回應口徑」,確保各人統一口徑,避免互相矛盾。像上述橫洲公屋發展上「我你她」的各自表述,實屬罕見。但是對政治倫常的最大創傷,是3人已貌不合、神已離。以曾俊華來說,既然擔任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主席,則不論有否出席橫洲發展專責小組會議,都不能這樣劃清界線,置身事外。而政務司長統籌跨部門工作,亦豈能拋下一句「這是行政長官負責的,那是財政司長負責的」?


中央或要在三巨頭中取其一

兩位司長如果心繫特首競選而對目前工作無心戀戰,那為何不乾脆辭職呢?上屆特首選舉的時間表和今屆相差只是一天。上屆是2012年3月25日;今屆是2017年3月26日。1200人的選委會選舉則兩屆都在12月11日舉行。有報道說曾俊華司長將於10月初辭職,如他欲參選,時間上亦不容再拖。林鄭月娥則剛於中秋節低調私人訪京,時間上和梁振英上屆辭職前訪京差不多,難免令人產生聯想。但她L都在等,等中央的綠燈。


但和5年前不同,今天本港政局較5年前複雜得多,政改一役及佔中後遺症改寫了香港政治格局,重塑了不少港人心態,嚴重削弱公眾對一切公權力的遵循。5年前亦沒有立法會選舉,今屆立法會多了第3股力量,議會還未開鑼,已有橫洲事件的開幕式,加上國際局勢風雲詭異、香港社會躁動不安。當現屆政府最需要上下一心全力處理議會內外的嚴峻局面時,何堪三大巨頭神貌俱離?


於是中央在兩位司長中只可以二取其一,勸退一司,讓留守司扮演定海神針,將來論功行賞。而另一位不被勸退的,是時候辭職了。中央亦可能要在三巨頭中3取其一,因為還有其他有志之士如曾鈺成、葉劉淑儀等。否則最終3人入閘,各有實力,最後勝出者亦難逃低票慘勝。已是小圈子選舉,豈容勝出者的認受性進一步受損。


下任特首務須重啟政改

曾鈺成、葉劉淑儀兩位則毋須面對辭職的迫切性。尤其是葉劉淑儀,她在上屆早於2011年9月便表示有意問鼎,到12月中正式宣布棄選,其後選情風雲突變,她於2個月後(2012年2月20日)又正式宣布參選,並發出言詞懇切的《給選委的信——我孤軍作戰的意義》,但數天之後,於選舉提名截止時拿不到150個選委提名,以酸溜溜的「無鐵票、無欽點、無後台」來結束其競選。上屆的深刻教訓,應該讓她在今屆選舉「去與不去、如何去」的操作上更加成熟。


無論誰人勝出,明年特首選舉必須是最後一屆小圈子選舉。香港人的民主意識和香港的政治現實已不容許再小圈子下去。下任特首務須重啟政改,並盡早落實,讓港人有充分時間迎接2022年全民普選特首。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