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房價漲跌成謎長青網文章

2016年07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7月31日 06:35
2016年07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16年過半,而內地樓市是漲是跌,似乎成為更加難解的謎團。


一方面房地產投資、銷售、房價等核心資料在達到峰頂後,出現連月回落的態勢;另一方面,各地政策陸續收緊,房地產稅聲聲逼近,樓市似乎已經進入瘋狂倒計時。自1998年以來,內地樓市一路高歌猛進,儘管有短期的下降,但之後十有八九是以報復式反彈為結局。十幾年以前就有專家在大聲呼籲高房價風險,但政府各種調控手段祭出後,不但沒讓房價下降,反而越調越漲。唱空樓市的評論人士從來未能實現預言。這是否意味着今後的樓市還會持續上漲呢?回答這個問題,還得明瞭本輪房價為何上漲。


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目前房價過高,最主要原因是貨幣超發和信用膨脹。社會上有多餘的貨幣,而人們又不願從事實業,就會導致人們為保值在資產市場上尋避風港,造成房價高漲。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也發現,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在持幣觀望,「唯一覺得還能夠放心,只有買房子」。


「地王」湧現增隱患

在當前貨幣超發的現狀下,許多企業甚至將土地作為「硬通貨」,這也解釋了為何一二線土地市場上天價「地王」密集出現,但仍然吸引眾多企業爭相競逐。今年是有史以來高價「地王」拍出最為集中的時期。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出讓單宗土地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地塊有219宗,其中109宗溢價率超過100%,167宗溢價率超過50%。


如果土地是麵粉,房子是麵包,那麼流動性可以說是和麵的水。今年,和麵的水大量湧入一二線樓市無疑起到了推升麵包價格的作用,麵粉也變得供不應求。後續還有一系列隱患,比如部分開發商通過融資舉債、加槓桿等方式造「地王」,並且期望房價上漲從而解套,但地價虛高,勢必加大後續償債壓力,甚至可能造成「擊鼓傳花」式的風險傳導效應。


愈來愈多開發商坦言,現在一二線城市地價太高,企業陷入是否拿地的兩難。不拿地沒有項目開發,企業無法生存,但拿地就是一場賭博,一旦決策失誤可能也會讓企業陷入困境。


房產稅或一二線城市先推

面對當前的市場形勢,不同的聲音傳達出截然不同的觀點。一些人認為,內地樓市下半場並不樂觀,而且風險愈來愈大。房價、地價的持續上漲只是讓泡沫累積越來越快,一旦泡沫破裂,則會引起十分可怕的後果。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目前樓市處在一個短周期的回落階段,這個階段會持續一年半左右,樓市會持續降溫,銷售也會出現負增長。但樓市下行的時期恰恰是購買力重新積蓄的階段,降溫過後,房地產市場又會如「不倒翁」一般出現反彈回漲的情形。除了供求關係外,內地樓市還極大受政策影響。政府要「穩增長」,房地產這棟大樓不能倒;如此不難看出,一旦房地產開發投資再跌入谷底,那麼政策的寬鬆和鼓勵可能捲土重來;但房價過快上漲的地方則可能同時出台降溫政策,消滅泡沫生成的苗頭。處於爭議中的房產稅也有可能被視為降溫退燒的利器,在一二線樓市率先推出。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