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標準工時委員會為期3個月的第二階段公眾諮詢昨結束,就建議的「設立合約工時」收集意見後,預計11月向政府交報告。職工盟昨發起遊行,重申要求立法訂立標準工時每周44小時,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表示,若政府堅持「合約工時」,不排除以更激烈、「甚至衝擊現時社會秩序」爭取立法。
蒙兆達批評,在勞方代表早已退出杯葛諮詢下,委員會仍一意孤行繼續諮詢,且諮詢文件以較多篇幅介紹「合約工時」,「連標準合約也草擬好」,卻挑剔標準工時,形容諮詢目的為「司馬昭之心」,質疑是為推出合約工時鋪路。職工盟表明,不會接受和承認諮詢結果,現已發動「另類諮詢」,「一人一信」向特首梁振英表達訴求,「立法是梁的競選承諾,但3年來也在遊花園,即使任期完結前未能立法,最低限度亦應有方案」。
地盤工加班﹕體力難應付 工傷又被責
標準工時委員會秘書處則強調,委員會對其探討中的方向並無預設立場,又呼籲早前已杯葛會議的6名勞方委員,積極參與往後討論及草擬報告的工作。
職工盟稱昨日遊行有約300人參與,由灣仔修頓球場起步遊行至政府總部,隊伍以寫有「44」字樣的紅氣球代表爭取「標準工時每周44小時」,同時諷刺政府將立法工作「拋來拋去」。有遊行人士自製「牢籠」,寓意長工時工作有如牢獄生活。
52歲的梁先生從事地盤工數十年,大多一周工作6日、每日工作最少10小時,但常因工程趕工被迫加班2至3小時,「體力上根本無法應付,有工傷便說我們安全意識低,但若拒絕老闆會飯碗不保」。貨櫃碼頭內運司機池哥則指出,回歸前只需每日工作8小時,但現時則需至少12至14小時,「加班完全沒補水」,他認為若推行合約工時,只會令長工時合理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