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習風格﹕觸動型 溫書要「郁身郁勢」 遊戲學習 愈玩愈入腦長青網文章

2016年06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6月28日 21:35
2016年06月28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隨着學校陸陸續續完成大考,意味今個學年快將結束。回顧過去一年,孩子經歷過無數次默書、測驗和考試,家長曾否為此而聲嘶力竭、嗌破喉嚨呢?你家孩子是否一副懶洋洋的模樣,邊溫書邊畫圖畫?還是他看似不太專心,硬要戴着耳筒、聽着音樂來溫習?抑或他總是手多多,屁股好像有刺般,難以安靜坐下來給你好好抄寫?


且慢,先別怪你的孩子,這可能是他獨特的學習模式。教育學者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風格,簡單分為Visual(視覺型)、Aural(聽覺型)、Read/Write(讀寫型)和Kinesthetic(觸動型)。只要家長懂得配合子女的學習模式,保證你新學年溫書再無難度!


孩子溫書時「郁身郁勢」,不一定是無心向學,對於觸動型學習者來說,一邊郁動身體一邊讀書,才是最有效的方法。10歲的牧崙就屬於觸動型,他自小活躍過人,怎樣動都不覺累。媽媽Bonita記得,牧崙1歲多時,曾花了40分鐘,在同一條樓梯上不斷來回走,「別人未必能夠理解,但他真的覺得很有樂趣」。


個性好動 非過度活躍

到了幼稚園面試,面見他的老師叫他表演才藝,牧崙不畫畫、不唱歌,而是用背部觸地,四肢離地轉了3個圈,「雖然很出人意表,但老師從觀察中,看出他只是比較好動,智力沒有問題,便收錄了他」。正式上課時,牧崙總是坐不定,有老師笑言他要「跳住來聽書」才能學到東西;也曾有老師懷疑他有過度活躍症,轉介他接受評估,「測試結果出來後,發現他完全沒有過度活躍的傾向,好動應是個性使然」。


牧崙不但好動,運動天分還十分高,學攀石時輕易攀上頂點,學網球時被教練讚天生有球感。Bonita鼓勵他發展運動才能,學過羽毛球丶游泳等,還得到學校的最佳球員獎,代表在所有球類活動中都表現優異。後來他決定專注學乒乓球,「因為距離短丶球速快,練好步法就能不停地移動,所以他特別喜歡」。


運動易上手 學業成難題

雖然運動上手,學業卻成為一大難題。幼稚園的教學模式較輕鬆,牧崙尚且應付得來,升上小學後,單是默書已令他叫苦連天,無法將課文記住。Bonita下定決心,自行發明了多款動態遊戲,協助牧崙溫習。牧崙最愛和弟弟玩射槍比賽,用海綿子彈射向牆上的英文生字,射中後要大聲串出,才能得分。Bonita直言,認字只是次要,最重要是增加讀書的動力,「他想玩和活動一下手腳,便用遊戲勾起他對學習的興趣,又可以發泄讀書壓力」。


牧崙固然玩得開心,但單靠玩樂不足以應付學業,也要靜下來把知識記入腦。於是Bonita又設計了不同桌上遊戲,最常玩的是釣魚﹕她把英文字卡放在桌上,十秒後用布覆蓋,再問牧崙記到什麼,「限時能增加刺激感,他第一次可能只記到某一兩個英文字母,再重複幾次,不知不覺建立了記憶,就能把字串好」,每次牧崙把生字正確默寫出來,就算成功「釣到魚」。


遊戲減壓 添學習動力

開始了遊戲教學的模式後,Bonita見證牧崙的成績慢慢進步,「他常常用釣魚的玩法,把十多個詞語全部溫好,默書分數也不錯。而且小朋友溫習時,通常怕一些很長或深的字,如果他們曾在遊戲中見過這個字,就不易有害怕的感覺」。至於數理方面,則可多玩棋類活動或砌積木,「他們在遊戲中多運用邏輯思考,對計數也有幫助」。


隨着牧崙漸漸長大,他能自動創作出新遊戲,幫助自己溫習,「以前教他重組句子,要先用小紙條寫下詞語,讓他用手調動詞語順序,後來他改變玩法,將主語、動詞和賓語用不同熒光筆標示,畫箭嘴調來調去,一樣覺得好玩」。他又會把很長的生字聯想成病毒,「每次串到就代表打敗了病毒,所以現在他不介意串生字,串完後還覺得很自豪」。


做習作換遊戲時間 有獎勵更用功

不過Bonita提醒家長,適量的操練無可避免,「遊戲是幫孩子把知識輸入腦中,如果要他們默書、考試時應用出來,始終要默一兩次或做幾題習作」。她建議,對於愛動愛玩的觸動型孩子,家長可以遊戲時間,作為做習作後的獎勵,「只要他們完成特定任務,例如背好書、做好幾頁練習,就可累積遊戲時間,自由玩心愛的遊戲和玩具,這樣會令他們溫習時更用功」。


文﹕李樂嘉、沈雅詩、顏燕雯

圖﹕陳淑安(封面相)、馮凱鍵、黃志東、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小模特兒﹕李卓凝、李芯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