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不論怎樣塗脂抹粉,美國的就業數據並不是很理想。美國5月份非農業新增職位只有3.8萬個,遠遠少過市場預期的大約16萬個,更是自從2010年10月,美國就業數據開始復蘇以來最少,尤其是3、4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亦同時向下修訂,更加令人覺得,美國重新出現經濟衰退,以及股市陷入熊市,是絕對有可能的事。
有些人會提出各種理由解釋美國的非農業新增職位近幾個月為何大幅減少。但實情是,自從美國勞動力市場開始擴張以來,其非農業新增職位平均每月多達約20萬個。因此,雖然美國的工業生產去年出現下跌,其他指標亦不是十分理想,但仍然很難令人相信美國經濟衰退迫在眉睫。
雖然現時談美國經濟衰退仍較難令人信服,但新增職位數目與收入增長、消費增長是一個循環,彼此會互相影響。關鍵問題是,美國的就業市場是否已真正發生了變化,抑或5月份非農業新增職位令人震驚地大幅減少,只是一個暫時的反常現象,或是美國第一季的GDP增長「季節性放緩」的一個滯後指標?還是它只是時不時出現的隨機誤差?根據美國官方的說法,非農業新增職位的數據因為抽樣統計而引致的誤差,有90%機會在正負11.5萬個以內。這意味着,如果真正的非農業新增職位是20萬個,那麼就可以預期,大約每年就會有一次,它會被錯誤估計為低於8.5萬,或者超過31.5萬。
招聘意欲強 5月數據或屬統計誤差
考慮到在調查期間,剛巧美國電訊公司Verizon正值罷工,令整體就業職位需暫時減去該公司的3.4萬職位,但在調查之後沒多久,該公司的罷工問題已解決,故5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其實應該加回3.4萬,即實際應該調整為7.2萬。一旦加回這3.4萬職位,5月份「史無前例」的非農業新增職位數據,與2010年以來時有出現、大約每年一次的偏低數據相比,實際上並無多大差別。例如,2015年3月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就只有8.4萬,2013年12月更只有4.5萬,2012年4月是7.5萬,2011年5月是7.3萬,2011年7月則是7萬(見圖)。
此外,還有其他證據支持,5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數據可能只是一個統計誤差。例如,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仍然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全美獨立企業聯合會(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es, NFIB)及很多其他機構進行的獨立調查都顯示,僱主的招聘意欲仍然強勁。
但不幸的是,單純以統計誤差來解釋5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數據之嚴峻,並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因為4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亦向下修訂為12.3萬。正因為連續兩個月的非農業新增職位都比平均數低得多,才真正引起人們關注。
接近充分就業 增長放緩無可避免
若5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並不是統計學上的誤差,那究竟是什麼經濟力量令美國的就業增長突然大幅放緩?
最嚴峻的解釋是,誤導的貨幣政策以及金融市場上的操縱價格行為,可能已引致極端的資源錯配──美國正因為企業盈利倒退、工資下跌,以及消費者和民營企業家的極端悲觀情緒,陷入嚴重經濟衰退。
然而,至少在未來幾個月確定了5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偏低的原因之前,還有3個沒有那麼悲觀的可能性是值得考慮的。其中一個相當可信的理由是,美國現時已經接近充分就業,故其職位增長放緩是無可避免的。即使計算了5月份的極差表現,今年以來,美國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平均每個月仍然超過15萬。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以往曾在演說中表示,美國每個月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必須達到約10萬,才能夠追得上美國的人口增長。今年以來的平均每個月超過15萬,仍然遠高於耶倫所說的下限。
當然,在將來某個時間,新增職位增長必然會放緩至耶倫所說的那個水平,也許現時已接近該日子。
就業增長與GDP差距料收窄
其實,自從2010年以來,美國強勁的就業增長與相對疲弱的GDP增長,一直都顯得有些矛盾。其結果是,儘管美國經濟的多個板塊都出現明顯的技術進步,其生產力表現卻相當糟糕,或許這個差距現在正開始收窄。
這可能意味着,美國的GDP將繼續以每年2%至3%的速度增長,就像2009年初以來那樣,而實質工資亦開始顯著上升,但職位增長則會大幅放緩。
最後,還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美國經濟真的放緩,這是對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幾個衝擊的滯後反應,包括股市調整、油價崩潰、美元轉強,市場對新興市場的信心大減,以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減慢引致恐慌等。
全球政治變數多 貨幣政策將維持寬鬆
雪上加霜的是,由英國脫歐公投、歐洲的難民危機以及美國總統大選引致的政治變數。
為了抗衡以上這一切壓力,我們現在幾乎可以肯定,美國的貨幣政策仍將維持非常寬鬆,原先預期在6、7月進行的加息,現時已經擱置。當然,若6月份的就業數據可以完全抵消5月份令人悲觀的壞消息,那就另當別論。
這看來就是華爾街對於美國5月份的就業數據疲弱不以為然的最合理解釋。除非美國經濟或環球政治還有進一步的壞消息,否則,股市大好友仍然有機會證明他們的看法是對的。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有些人會提出各種理由解釋美國的非農業新增職位近幾個月為何大幅減少。但實情是,自從美國勞動力市場開始擴張以來,其非農業新增職位平均每月多達約20萬個。因此,雖然美國的工業生產去年出現下跌,其他指標亦不是十分理想,但仍然很難令人相信美國經濟衰退迫在眉睫。
雖然現時談美國經濟衰退仍較難令人信服,但新增職位數目與收入增長、消費增長是一個循環,彼此會互相影響。關鍵問題是,美國的就業市場是否已真正發生了變化,抑或5月份非農業新增職位令人震驚地大幅減少,只是一個暫時的反常現象,或是美國第一季的GDP增長「季節性放緩」的一個滯後指標?還是它只是時不時出現的隨機誤差?根據美國官方的說法,非農業新增職位的數據因為抽樣統計而引致的誤差,有90%機會在正負11.5萬個以內。這意味着,如果真正的非農業新增職位是20萬個,那麼就可以預期,大約每年就會有一次,它會被錯誤估計為低於8.5萬,或者超過31.5萬。
招聘意欲強 5月數據或屬統計誤差
考慮到在調查期間,剛巧美國電訊公司Verizon正值罷工,令整體就業職位需暫時減去該公司的3.4萬職位,但在調查之後沒多久,該公司的罷工問題已解決,故5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其實應該加回3.4萬,即實際應該調整為7.2萬。一旦加回這3.4萬職位,5月份「史無前例」的非農業新增職位數據,與2010年以來時有出現、大約每年一次的偏低數據相比,實際上並無多大差別。例如,2015年3月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就只有8.4萬,2013年12月更只有4.5萬,2012年4月是7.5萬,2011年5月是7.3萬,2011年7月則是7萬(見圖)。
此外,還有其他證據支持,5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數據可能只是一個統計誤差。例如,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仍然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全美獨立企業聯合會(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es, NFIB)及很多其他機構進行的獨立調查都顯示,僱主的招聘意欲仍然強勁。
但不幸的是,單純以統計誤差來解釋5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數據之嚴峻,並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因為4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亦向下修訂為12.3萬。正因為連續兩個月的非農業新增職位都比平均數低得多,才真正引起人們關注。
接近充分就業 增長放緩無可避免
若5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並不是統計學上的誤差,那究竟是什麼經濟力量令美國的就業增長突然大幅放緩?
最嚴峻的解釋是,誤導的貨幣政策以及金融市場上的操縱價格行為,可能已引致極端的資源錯配──美國正因為企業盈利倒退、工資下跌,以及消費者和民營企業家的極端悲觀情緒,陷入嚴重經濟衰退。
然而,至少在未來幾個月確定了5月份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偏低的原因之前,還有3個沒有那麼悲觀的可能性是值得考慮的。其中一個相當可信的理由是,美國現時已經接近充分就業,故其職位增長放緩是無可避免的。即使計算了5月份的極差表現,今年以來,美國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平均每個月仍然超過15萬。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以往曾在演說中表示,美國每個月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必須達到約10萬,才能夠追得上美國的人口增長。今年以來的平均每個月超過15萬,仍然遠高於耶倫所說的下限。
當然,在將來某個時間,新增職位增長必然會放緩至耶倫所說的那個水平,也許現時已接近該日子。
就業增長與GDP差距料收窄
其實,自從2010年以來,美國強勁的就業增長與相對疲弱的GDP增長,一直都顯得有些矛盾。其結果是,儘管美國經濟的多個板塊都出現明顯的技術進步,其生產力表現卻相當糟糕,或許這個差距現在正開始收窄。
這可能意味着,美國的GDP將繼續以每年2%至3%的速度增長,就像2009年初以來那樣,而實質工資亦開始顯著上升,但職位增長則會大幅放緩。
最後,還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美國經濟真的放緩,這是對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幾個衝擊的滯後反應,包括股市調整、油價崩潰、美元轉強,市場對新興市場的信心大減,以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減慢引致恐慌等。
全球政治變數多 貨幣政策將維持寬鬆
雪上加霜的是,由英國脫歐公投、歐洲的難民危機以及美國總統大選引致的政治變數。
為了抗衡以上這一切壓力,我們現在幾乎可以肯定,美國的貨幣政策仍將維持非常寬鬆,原先預期在6、7月進行的加息,現時已經擱置。當然,若6月份的就業數據可以完全抵消5月份令人悲觀的壞消息,那就另當別論。
這看來就是華爾街對於美國5月份的就業數據疲弱不以為然的最合理解釋。除非美國經濟或環球政治還有進一步的壞消息,否則,股市大好友仍然有機會證明他們的看法是對的。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