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問專家﹕大便抗拒用坐廁 公仔痰罐助適應(2-8歲)長青網文章

2016年06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6年06月07日 06:35
2016年06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我的兒子2歲半,差不多要戒掉尿片了。不過,可能家中設有兒童小型尿兜的關係,兒子只習慣用尿兜上廁所,去小便沒有問題,但他去大便卻不肯用坐廁,一叫他坐就會大哭,寧願在尿片上解決。他快要讀幼稚園了,學校可能只有坐廁,我怕他整天不肯上廁所。


我猜他害怕掉進廁所裏,所以叫他用坐廁時,我都表明會扶着他。我也試過在他面前,親身示範去廁所,希望他知道坐廁是安全的,但他始終不肯試。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應該如何幫助他?


答﹕

小朋友上廁所出現困難,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生理因素,他們身體不適或有便秘問題,都會影響如廁,要通過飲食來調理,例如多吃菜來吸收纖維。另一種則出自心理,若孩子以前試過便秘,或者因腸胃炎而肚瀉,便本能地將這些辛苦的經驗連結到坐廁上,見到坐廁已經感到抗拒。心理影響行為的情况十分常見,而且不限於幼童,曾有小學生因去過很骯髒的廁所,從此逃避如廁。


說回這個個案,小朋友既能用兒童尿兜上廁所,也會在尿片上大便,反映身體沒有大問題,心理狀態才是抗拒坐廁的主因。家長可以回想一下,有沒有發生過一些事情,令孩子對坐廁產生負面感覺。當然,坐廁太高和中間的洞太大,都會令他坐不穩,或者擔心掉下去。


距離開學日子尚有數個月,家長目前不用太擔心,或估計他到時無法上廁所。家長愈緊張,逼孩子使用坐廁,孩子壓力指數愈高,只會弄巧反拙。


家長應把握這段時間,紓解孩子的心理包袱。首先,家長可以把如廁變成有趣的經驗,讓他在訓練的過程變得愉快,例如將孩子最喜歡的公仔放在廁板上,孩子見到心愛的公仔也肯「用坐廁」後,可能更有動力坐上去。坊間也有不少繪本教孩子如廁,家長可跟孩子共讀。


另外,家長可考慮訓練兒子在兒童痰罐上如廁,慢慢才轉用坐廁。不少家長都想跳過使用痰罐的步驟,讓孩子直接用坐廁,但痰罐較矮身,孩子坐上時有腳踏實地的感覺,有助減低恐懼。


訓練須有規律 維持兩三星期

不論教孩子用痰罐或坐廁,家長都可以陪伴在旁,以同理心問他:「是不是很害怕?你是不是在擔心?擔心什麼呢?」另外,教孩子訓練如廁的時段要穩定,例如每天黃昏便是訓練時間,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不會無所適從。訓練至少要維持兩三星期,才能建立他自願用坐廁的習慣。


資料提供﹕兒科專科醫生馮偉正

文﹕李樂嘉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或傳真至2898 2537)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