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袁海文:美容業設冷靜期刻不容緩長青網文章

2016年05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5月20日 06:35
2016年05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收到很多美容個案投訴,社會對美容店手法譴責之餘,也有人質疑事主們若堅持拒絕,美容店也無法硬銷。但知易行難,若不是身歷其境容易說得瀟灑。真的那麼容易嗎?讓我分享其中一個親身處理的個案,讓讀者們再自行判斷。


事主光顧美容店一年多,買了近20萬元的美容療程。這晚,預約了下午6時30分做面部護膚。事主進入密封的療程室後,有別過往做面部護膚,美容師這次吩咐事主脫掉上衣躺在牀上等她,又指美容顧問會進來檢查皮膚狀况再作安排。數分鐘後,美容顧問進來並鎖上門,開始在上身赤裸及躺在牀上的情况下,美容店兩人開始硬銷「高能聚焦超聲波」(HIFU)療程。


一輪疲勞式轟炸就此展開。顧問先游說,如果不購買HIFU的話,之前所買的面部護膚都沒有用處了。美容師順勢加一把口,指事主已經30歲,下巴的肉已開始下塌,HIFU療程才令面部護膚有效。療程一直沒有開始,事主只圍着毛巾衣不斷被兩人疲勞式轟炸。直至8時15分,事主企圖甩身,推說沒有帶信用卡。


顧問即改用第二種方式,指事主可先付一半訂金,美容師即在沒有鎖的櫃內自行取出事主手袋,「檢查」其銀包有沒有信用卡。兩人發現事主沒有說謊,開始改變策略,威逼利誘。事主最終不勝負苛下,在美容師陪同到樓下後乘坐的士「離開」。


許多人會問,為何成功「離開」美容店後,還折返?事主擔心在一年內購買了的近20萬元療程,會全都作廢,在恐懼和失去方寸的心理狀况下,才返回美容店。事主晚上9時回到美容店後,美容顧問拿了所有信用卡去過數,又指若不簽名,之後便預約不到時間進行療程。一心打算做面部護膚,到最後被疲勞轟炸及威迫硬銷。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銷售手法,是否需要作規管?


中港澳等地於福島核事故後出現「盲搶鹽」,不少人誤信鹽中的碘能防輻射。當恐懼,加上看似權威的科學或意見,人的軟弱和錯誤決定很容易出現。「盲搶鹽」損失的,頂多是有限的金錢和時間。但美容硬銷,卻是無盡的卡數和長期心理壓力。


政府有責任推動立法

消委會近年公布,有關美容產品及療師的投訴不斷增加,相信美容業也希望業界保持專業形象吧。設立購物冷靜期,硬銷雖然不至於能夠完全消除,但至少不愉快的事件能夠大大減少。冷靜期能確保消費者是因為產品及服務的質素,而非因誇大質素或恐懼下購買。購物冷靜期,對商戶和消費者都是好事。保險業面對過往眾多爭議,已示範自行設立冷靜期,務求減少硬銷爭議。美容業需要仿效,設立冷靜期絕對是刻不容緩。


相比取笑誤信或中招的受害者,我認為社會更應該譴責造謠者及硬銷,甚或涉及威嚇式推銷手法的商戶。政府有責任推動立法,以保障社會大眾。


作者是深水埗區議員、民主黨司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