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主打本地土產零食和糧油雜貨的士多、辦館、雜貨舖,曾經是香港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自從超市和便利店興起之後,三者已成「稀有動物」;而進口商品五花八門,本地土產商品亦買少見少。3名80後為了傳承這份集體回憶,決定以網店形式,將士多這老店重新包裝,希望在鮮明定位、規模效應,以及控制租金成本三管齊下,能夠延續香港風情。
「士多」(Ztore HK Limited)首席執行官岑廸贊、首席營運官梁子琦都是在公共屋邨長大,他們對於士多、辦館、雜貨舖的人情味,以及三者銷售的零食和糧油雜貨,都有深厚感情。
很多土產品牌的產品,在他們父母輩的年代,可說是大行其道。可惜時移世易,這些土產品牌雖然質素好,但因為無法負擔上架費和廣告費,難以在超市和便利店上架。一旦某些士多、辦館、雜貨舖結束,它們的銷售渠道就更加買少見少,因此他們想到要將本土產品傳承下去。
不過,他們亦明白,若開設實體店,與超市正面競爭,勝算太低。於是,他們想到將士多、辦館、雜貨舖改以網店形式經營。該公司首席拓展官凌俊傑想出,將士多的英文譯名Store稍為改動,以Z代替S,取名Ztore,代表「新世代的士多」。他們希望在鮮明定位、規模效應,以及控制租金和人手成本三管齊下的情形下,能夠找到一條出路。
主打懷舊產品 不與超市硬碰
首先,Ztore主打一些具有懷舊風味的零食和糧油雜貨,例如:本地生產的各種醬料、中式麵、蜂蜜、糖果、蝦片、涼果、中式酒等。另外,該網店亦會售賣一些不是在本港生產,但與港人有「歷史連結」的產品,如大白兔糖、皮禮士糖、「眼鏡朱古力」,以及曾經有數十年在香港生產、現改在泰國生產的「綠寶橙汁」等。該公司還表明,希望與更多懷舊品牌商討合作,特別是以燕窩糕出名的「陳意齋」,以及以蛋卷出名、長期供不應求的「德成號」。
這個「盡擁懷舊產品」的策略形象鮮明,有如將多家士多、辦館、雜貨舖合併在一起,有別於大量引入進口產品和新品牌的超市和便利店,可以避免正面競爭。此外,該公司現時還引入了一些有機、天然、環保及合乎社會責任的產品,例如:台灣有機米、外國公平貿易產品、本地手工啤酒、本地手工生產護膚品等,以增加產品種類,拓展不同的客路。
其次就是控制成本。相對實體店來說,網店的優勢在於沒有展示面積和展示成本的限制,當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這個優勢就會發揮作用。
Ztore的構思由2014年中開始醞釀,去年4月成立公司,開始招聘員工和實際籌備工作;去年7月,在葵涌租用了9000平方呎的工廈單位作貨倉兼辦公室。去年11月2日正式開業,當時Ztore只有200家合作的生產商或供應商,共有1200至1300個SKU(最小庫存單位)。現時,合作生產商和供應商已增至差不多400家,一共有3000多個SKU。員工方面,亦由開業時的不足10人,增至現時的36人。
因應業務增長,該公司已在4月底將貨倉和辦公室搬到青衣的順豐大廈。單是新的辦公室,面積已有好幾千呎。貨倉方面,順豐已為該公司預留了3萬呎,該公司暫時實際使用約9000呎。
開業數月 貨品已增逾倍
為了控制送貨成本,Ztore要求顧客需要在同一張訂單購物滿300元或以上,才可享免費送貨服務。岑廸贊認為,對於在一個家庭內負責購物的人,例如主婦來說,這數額不算太高;現時其顧客約有六成為女士,四成為男士。該公司和物流公司合作,提供即日或翌日的送貨服務;若顧客在中午前落單,即日便可以收到貨品。
中午前落單 即日送貨
該公司承認,顧客暫時以28歲至45歲為主,還不夠廣泛。但亦有個別事件,令他們覺得鼓舞。例如,曾經有大學生光顧,請該公司將貨品送到宿舍。亦曾經有不大熟悉電腦的長者,為了光顧該公司,致電查詢在其網店(www.ztore.com)註冊的程序。
由於該公司去年11月2日才開業,錯過了去年本地大學的迎新營。今年,該公司希望能夠透過贊助各大學的迎新營,而打開大學生的市場。另一方面,有見不少打工仔都會購入一些零食,放在辦公室內,作為工作忙碌時充電之用;有些公司更會讓員工以公費來購買零食,增加員工歸屬感,Ztore已經向一些大公司的職員會提供貨品資料和價格,希望加強開拓公司市場。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黃志東
[薛偉傑 新經濟新天地]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