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葉國華:互聯網世界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23日 06:35
2016年04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世上有不少學者研究和討論非共和制和民主制社會之間的利弊差異。有學者引古羅馬帝國作例子,從西元前的共和制,到西元後轉為帝王集權制,不難發覺其社會穩定的關鍵要素是政權管治有否施行善政。古今中外,普羅大眾最為關心的往往是生活所需的保障。那作為當權者要如何得知人民所想呢?現代發達的網絡、電子科技就充當極其重要的角色。


中國作為全球一大消費豐盛的國家,10年間全國社會的消費品總銷售額提高了4倍。在2015年,全國的消費品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達到66.4%。如此頻繁的消費活動,對電子化的需求就更為熱切。筆者早前到過上海考察,發覺當地的學校已透過全電子系統交易,連街邊的小販也提供二維碼,接受電子銀行付款。電子化的時代除了讓人民有更方便的生活體驗外,更重要的,是讓政府可作調查以了解市民所需。比如,當研究得知時下年輕人習慣以網購方式訂購食物後,政府就要更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的監測,以隨社會文化的轉變調整出最有效保障市民的政策方針,讓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因此,互聯網的出現不單意味着人類科技史展開新的一頁,更能讓政府容易理解市民所需、市民所想,施行善政的準確度亦因此大大提升。對無論是非共和制或是民主制的國家來說,這一點亦是重中之重。


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五十年後》由葉國華主持,逢周六下午2時播出,分析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文章由香港政策研究所許欣琪、何俊傑整理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