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增濤:Mont-Olivet老藤出佳釀 投機需求來去匆匆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11日 06:35
2016年04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約了釀酒師Philippe Cambie,到了他住的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村中心還是早了半小時多。正徬徨如何打發時間,卻聽到Clos du Mont-Olivet莊主Thierry Sabon的聲音:「怎麼不到酒莊嘗嘗2012年的教皇新堡紅酒呀?Céline 在酒窖呢。」


法國紅酒在香港,是波爾多(Bordeaux)和勃艮第(Burgundy)的世界。波爾多紅酒獨佔香港市場是歷史的遺留。波爾多幾百年前曾經是英國領土,早年用橡木桶運散裝紅酒到倫敦。鴉片戰爭後,英國殖民地官員將喝紅酒習慣帶到香港,也感染了華人的行政精英。能夠在香港屈臣氏酒窖的貨架上找到的教皇新堡紅酒,可真難得,Clos du Mont-Olivet酒莊是其中之一,可知財大氣粗的屈臣氏集團的紅酒採購經理獨具慧眼。


保留傳統去梗方式 嚴格控制浸漬時間

Clos du Mont-Olivet酒莊只有20公頃的葡萄園,其中只有8公頃在教皇新堡法定產區之內,其餘是普通的羅納河谷紅酒(Cotes du Rhone)。酒莊的教皇新堡葡萄園頗為分散,葡萄園的土質多姿多彩,反映在酒莊釀造的紅酒上。其中一小塊葡萄園位於拉丁文叫Ad Montem Olivetti山坡上,酒莊因而得名。


「夏季陽光普照,8月底來了幾陣暴雨緩和了過分的乾燥,羅納河谷的北風又吹乾了潮濕,所以葡萄長的特別理想。」女莊主Céline Sabon向我介紹2012年份的種植情况。「釀造用的葡萄品種是80%的歌海娜(Grenache),其餘是西拉(Syrah)和莫維特(Mourvèdre)各10%吧。」


在流行去梗釀酒的時代,Clos du Mont-Olivet酒莊依然用傳統的方式,只一部分去梗,而且浸漬時間嚴格把關避開過分的提取單寧。


「你這款2012年的紅酒釀造得既精緻又優雅呀!」Clos du Mont-Olivet教皇新堡法定產區最能代表當地紅酒的特色,又沒有過分的強勁。前幾個月曾經在香港屈臣氏酒窖見到,價格300港元左右,以香港市面的價格,性價比非常高。「再存上十幾年就好了。」


250萬能買一公頃葡萄園

教皇新堡村中心明顯位置是家地產代理,也做買賣葡萄園生意。教皇新堡葡萄園價格大約一公頃30萬歐元,250萬港元左右,普通的羅納河谷法定產區葡萄園只不過2萬歐元一公頃,名氣的價格就是十幾倍。當然,兩者紅酒價格也相差好幾倍,但滯銷的風險相對低得多。30萬歐元在香港,還買不到一層細價樓,用30萬歐元買一公頃教皇新堡葡萄園算是天文數字,去買一層香港細價樓依然有「濕濕碎」的感覺,所謂剛性需求,可能對價格有長期的影響,但投機性的需求,才是房價飈升的動力。這動力正在香港迅速的消失。


投資及品酒專家、Délifrance創辦人

[陳增濤 品酒論投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