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弼﹕美股為何貴得有理?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11日 06:35
2016年04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上周五戲劇性地由開市跌超過200點到收市前1小時倒升104點,整周跌129點,美國道指自3月中後亦只在17500點至17800點窄幅波動,大市明顯缺乏方向,這是跟宏觀因素有關,油價和人民幣自一輪大跌後在3月份喘定,這兩樣資產價格既然暫時穩定下來,大市便要尋找新的因素作突破,否則只會延續目前的區間波動。我覺得目前有水位的,反而是因日圓呈強勢而下挫的日股。日經指數上周五曾跌破15500點,和2月時環球股市大震盪的低位只差500餘點,一些大藍籌例如Panasonic跟去年第二季的高位竟然調整了一半!這家兩年來轉型做得不錯的藍籌竟然被如此懲罰,我認為是時候買入日圓再買入該股作長線持有,可望至少50%的升幅。


Panasonic股價跌半現價值

說開海外股票,這一兩年來,特別自去年7月8日港股大跌2000點後,我確認了中國經濟不經歷痛苦的改革就不會有真正的復蘇(可惜真正的改革目前還是寥寥可數),因此部署把部分資產調到海外,現在計數,買下意大利釀酒商Campari升幅達56%、微軟25%、美贊臣19%、百勝21%,最差的是芬蘭上市的Nokia,只升了2%。


特別值得留意的是美股,目前道指距離高位不過約800點,過去一年波幅約2600點,波幅不足20%,我購入上述的美股,統統不是在去年15560點的低位買入,而是當個別股份出現大調整(例如單日大跌15%以上)才購入,這說明什麼呢?有人不願意在這時候投資美股,是因為覺得處於高位,高處不勝寒,但我卻認為美國真正做生意(而不是靠欺騙小股東)的公司較多,各行業的經濟周期步伐不同,尋找Alpha比香港容易。


趁業績不理想 股價挫時入市

說到尋找Alpha,投資美國跨國公司的好處,是許多公司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強勁,競爭力可以分兩種,一是有創意,製造出成功又受歡迎的產品,享受全球壟斷或寡頭壟斷的地位,谷歌、facebook、VISA、MasterCard、蘋果,就是最佳例子。其他老牌跨國企業的競爭力,則憑其佈置在華盛頓的說客,跟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搞關係,可以說政府幾乎任它們擺佈,在法例上往往犧牲外國企業中小企,向大企業傾斜,所以這些大企業一旦達到某個規模,新來者幾乎沒法競爭,唯有顛覆性新科技的出現,例如數碼相機就把柯達殺掉,網上購物又把許多百貨公司例如Sears陷入萬劫不復之中,這是投資美國巨型企業一定要留意的,但一些超大規模,但不容易受科技取代的公司,例如食品飲品和綜合家居消費品製造商,有低成本融資的優勢,這些公司如果遇上業績不理想而調整,都給予入市的機會。


業績不理想而買進其股票,不是風險很大嗎?某程度上,業績如果差過市場預期而股價大調整,是市場對該公司的前景投下不信任的一票,意味股價可以跌完再跌,在香港市場,許多國企陷入無止境下跌漩渦,也是因為業績沒有最差,只有更差。不過不少美國跨國公司非常有生命力,可以透過合併(即減少行業競爭)、裁員(去蕪存菁)、分拆(資產重估)、出售業務(例如IBM找聯想接下沒甚前景的手提電腦業務),美國大企業能有如此生命力,跟其比較尊重私有產權,而制度上能容納反對派(activist investor)制衡上市公司管理層有關。


美跨國企業生命力非凡

今天,我們智能手機機不離手(靈魂是iOS和Android)、天天看facebook多過看電視、飲Starbucks、開Tesla是潮的表現、每日刷VISA和MasterCard,加上美軍的力量(並非某某強國的海軍連索馬里海盜都對付不了),本世紀是誰的世紀,答案非常明顯。美股這個市場,貴得有道理,縱有顛簸,不下點工夫研究投資這個市場,會是極大的損失。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1861.htm

info@hksae.co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

[王弼 投資王道]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