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余淑穎﹕靜候入市時機 增儲備應付醫療開支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08日 06:35
2016年04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人因應朱女士的個人要求可以自給自足,不靠家人,以每月維持有1.5萬元的基本生活費至90歲使用為藍本,預算了以下的理財退休方案,希望可以能助朱女士可以更清晰地策劃自己美滿的退休生活。


首先我假設朱女士的開始退休年齡在60歲,以現時1.5萬元的生活費開支加上每年3%通脹預算,15年後當朱女士踏進60歲,現時1.5萬元的價值已相等於當時2.37萬元的將來價值。若果每年3%通脹的預算維持不變和在退休後資產以4%收息回報再預算,往後30年便需約800萬元生活費至90歲開支。


現資產作低風險投資 足夠退休

由現時朱女士45歲開始為期15年每月儲蓄2萬元,再加上現時手持300萬元的港元定期,以5%平均回報預算,在市場上可以找到保證4.5厘至5厘回報的公司債券或保本金融產品作低風險投資,相信到期滿退休時能儲蓄到1150萬元作為生活費。而朱女士現時租金收入的5000,可以當她60歲退休時全數將租金收入贈送母親,作日後供養父母的生活開支,基本上租金收入多寡也跟通脹率有着連帶關係的。


提早退休 手持股票回報率需逾8.5%

若果朱女士再希望提早5年在她55歲時退休的話,她便要看看現時擁有的90萬元股票,能否在未來10年入以平均8.5%或以上高回報提升至200萬元,再加上現時繳付1.5萬元每年保費的保險計劃,期滿連本帶利提取到40萬元,到55歲時兩者合共將資產提升至240萬元,作為提早5年的退休生活開支和儲蓄需要。


至於強積金和現時繳付1.2萬元每年保費的保險計劃的資產,可供預設為退休後娛樂或家庭儲備。因朱女士在信中沒有提及個人醫療住院保障,因此本人希望她可以在收入上調節開支和儲蓄來配合日後醫療保障需要,來避免可能潛在的龐大醫療開支風險。


相信以現時的政策和樓價,不論在回報上或優勢上也絕非是最佳的再投資時機,對於沒有居住迫切性的朱女士而言,可待日後樓市再下調和政策放寬後再作投資置業考慮。


余淑穎

美聯金融集團 高級副總裁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 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余淑穎 理財信箱]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