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雖然穆迪及標普相繼下調中國的主權評級展望,但另一評級機構惠譽昨日發表報告,認為中國經濟不會硬着陸,故符合其「A+」級的主權評級,但強調債務問題值得憂慮,而且認為早前北京召開兩會,並沒有為結構性改革提供清晰的策略。
惠譽現時給予中國主權評級為「A+」,評級展望為「穩定」。報告強調相信中國有足夠的行政及財務資源去避免經濟大幅放緩,甚至零增長的情况,因此中國亦符合其「A+」級的主權評級。
不過惠譽認為,中國的槓桿水平偏高而且正在上升,信貸增長速度較經濟增長快,令銀行體系面臨更大壓力,而且資產質素正在惡化,銀行吸收損失的能力正在下降,尤其是中小型銀行,這亦是導致中國主權評級不能升上「AA」級的主要原因。
內銀資產惡化 不能升上「AA」級
惠譽又對中國的改革進度存疑,認為中國政府現時側重於刺激經濟,「供給側改革」流於籠統的口號,例如承諾減少的1000億元人民幣僅僅是整體經濟的一小部分。此外,市場對結構改革的懷疑態度正在上升,國企改革進度可能較90年代慢,最終或者只會有國企間的資產互換、子公司的合併及出售非核心業務等,大規模國企私有化的可能性並不大。
惠譽現時給予中國主權評級為「A+」,評級展望為「穩定」。報告強調相信中國有足夠的行政及財務資源去避免經濟大幅放緩,甚至零增長的情况,因此中國亦符合其「A+」級的主權評級。
不過惠譽認為,中國的槓桿水平偏高而且正在上升,信貸增長速度較經濟增長快,令銀行體系面臨更大壓力,而且資產質素正在惡化,銀行吸收損失的能力正在下降,尤其是中小型銀行,這亦是導致中國主權評級不能升上「AA」級的主要原因。
內銀資產惡化 不能升上「AA」級
惠譽又對中國的改革進度存疑,認為中國政府現時側重於刺激經濟,「供給側改革」流於籠統的口號,例如承諾減少的1000億元人民幣僅僅是整體經濟的一小部分。此外,市場對結構改革的懷疑態度正在上升,國企改革進度可能較90年代慢,最終或者只會有國企間的資產互換、子公司的合併及出售非核心業務等,大規模國企私有化的可能性並不大。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