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全球約100家媒體在周日大爆料,從一家名為Mossack Fonseca的巴拿馬律師行泄露的1100多萬份機密檔案中,整理出多個國家的權貴如何利用避稅天堂隱藏財富,或逃避繳稅。雖然多個國家的政要都指摘這次泄密是「別有用心」,但其中一個被指隱瞞的主角、冰島總理貢勞格松(Sigmundur Davio Gunnlaugsson)終於在群情洶湧的抗議聲中辭職,成為這次泄秘風波中下台的首名政要,充分顯示這次事件的殺傷力。
由於泄露的機密文件來自巴拿馬的律師行,故媒體稱之為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事件曝光前,沒有多少人聽過Mossack Fonseca這家律師行的名稱,但原來它神通廣大,曾先後創立了21.4萬家殼公司,它們與全球逾200個國家和地區有關,涉及143名來自這些國家/地區的政治人物和他們的家族成員,其中有12人為現任領導人。
過去幾天新聞媒體對巴拿馬文件內揭露的權貴濫權作了詳盡報道,對我這個新聞老兵來說,我更感興趣的是到底記者是如何拿到這批海量的機密文件,以及如何把大量文件整理出不同人物的秘聞。
ICIJ成立專門調查隊 百家媒體參與
首先,巴拿馬文件風波的緣起並非記者主動取得機密材料,其過程是約在一年前,一個匿名爆料者聯絡德國《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詢問是否對一批巴拿馬文件感興趣;該報答應之餘,隨即邀請了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ICIJ)的多家媒體如英國《衛報》、BBC、法國《世界報》等同業加盟,成立了專門的調查團隊,參與的共有100家媒體、370名調查記者。為了更好地利用秘密文件的資料,調查團隊使用了Nuix搭建數據庫,將1000多萬份文件整理存檔,方便以關鍵詞及其他方法檢索所需的資料。
電腦黑客或已成新聞界爆料來源
巴拿馬文件內藏的材料數量極為龐大,總存量達2.6TB,調查團總共用了一年多時間整理,才得出現在曝光的人物線索和不同故事。(參考「中國數字時代」文章:震驚世界的巴拿馬文件事件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巴拿馬文件是繼維基解密( Wiki Leaks)和斯諾登爆料之後,另一次以大規模泄密方式把不為人知的真相公諸於眾的壯舉,被泄露的材料雖然刊登在媒體上,但爆料的主角其實不是記者;新聞界傳統的爆料角色,或許已讓位給電腦黑客。
[陳景祥 齊物論]
由於泄露的機密文件來自巴拿馬的律師行,故媒體稱之為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事件曝光前,沒有多少人聽過Mossack Fonseca這家律師行的名稱,但原來它神通廣大,曾先後創立了21.4萬家殼公司,它們與全球逾200個國家和地區有關,涉及143名來自這些國家/地區的政治人物和他們的家族成員,其中有12人為現任領導人。
過去幾天新聞媒體對巴拿馬文件內揭露的權貴濫權作了詳盡報道,對我這個新聞老兵來說,我更感興趣的是到底記者是如何拿到這批海量的機密文件,以及如何把大量文件整理出不同人物的秘聞。
ICIJ成立專門調查隊 百家媒體參與
首先,巴拿馬文件風波的緣起並非記者主動取得機密材料,其過程是約在一年前,一個匿名爆料者聯絡德國《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詢問是否對一批巴拿馬文件感興趣;該報答應之餘,隨即邀請了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ICIJ)的多家媒體如英國《衛報》、BBC、法國《世界報》等同業加盟,成立了專門的調查團隊,參與的共有100家媒體、370名調查記者。為了更好地利用秘密文件的資料,調查團隊使用了Nuix搭建數據庫,將1000多萬份文件整理存檔,方便以關鍵詞及其他方法檢索所需的資料。
電腦黑客或已成新聞界爆料來源
巴拿馬文件內藏的材料數量極為龐大,總存量達2.6TB,調查團總共用了一年多時間整理,才得出現在曝光的人物線索和不同故事。(參考「中國數字時代」文章:震驚世界的巴拿馬文件事件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巴拿馬文件是繼維基解密( Wiki Leaks)和斯諾登爆料之後,另一次以大規模泄密方式把不為人知的真相公諸於眾的壯舉,被泄露的材料雖然刊登在媒體上,但爆料的主角其實不是記者;新聞界傳統的爆料角色,或許已讓位給電腦黑客。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