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去年底,走進戲院看電影《十年》,當步出黑呼呼的影院後,心裏一片灰。之後有未看這套電影的朋友問影片如何,總會這樣答道:作為香港人,應該去看,因為將來這樣題材敏感的電影,不知還能否上映,他日可能會成為禁片了。
《十年》這套成本只有五六十萬元的獨立電影,由5個短篇故事組成,內容尖銳直戳中央神經線,觸及港獨、在港訂立《國安法》、「本地」成禁詞,還有普通話壓倒粵語成唯一官方語言。說電影是反映社會,《十年》正好反映港人就中央加強對港控制的恐懼與憂慮吧。最後,《十年》爆冷成為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在社會間激起更大的爭議。
論電影製作、拍攝技巧,大家也認同《十年》未必及得上其餘4齣入圍電影;但論觸動人心、牽起港人的共鳴、在社會上引起的迴響,還有那種斗膽直接拍出港人對未來社會政治局面擔憂的勇氣,《十年》得分肯定「爆燈」。
《十年》得獎後,本港電影界出現了「十年恐懼症」,害怕這個獎項開罪內地,將斷送本港電影業的重大利益。單是《十年》入圍成為最佳電影候選名單後,內地即時叫停在內地轉播今屆頒獎典禮,據聞令大會損失約1000萬元收入。他們還害怕其他「十年後遺症」將陸續出現,例如今屆負責評審的業內人士會否遭秋後算帳;他們出品的電影,日後在內地上映會否遇到阻攔?他們更害怕《十年》不是唯一,將來或許會再出現其他同樣政治敏感的電影,萬一又被選中入圍金像獎候選名單,他們將如何面對?
他們之所以恐懼,正正是因為他們為了在內地電影市場分一杯羹,委曲求財,嘗過被內地有關電影審查部門指揮刪剪影片、修改內容,甚至會因在網上發表的言論被「照肺」。他們清楚《十年》得獎,必有所失。電影業界的恐懼,只不過是香港社會的縮影而已。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十年》這套成本只有五六十萬元的獨立電影,由5個短篇故事組成,內容尖銳直戳中央神經線,觸及港獨、在港訂立《國安法》、「本地」成禁詞,還有普通話壓倒粵語成唯一官方語言。說電影是反映社會,《十年》正好反映港人就中央加強對港控制的恐懼與憂慮吧。最後,《十年》爆冷成為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在社會間激起更大的爭議。
論電影製作、拍攝技巧,大家也認同《十年》未必及得上其餘4齣入圍電影;但論觸動人心、牽起港人的共鳴、在社會上引起的迴響,還有那種斗膽直接拍出港人對未來社會政治局面擔憂的勇氣,《十年》得分肯定「爆燈」。
《十年》得獎後,本港電影界出現了「十年恐懼症」,害怕這個獎項開罪內地,將斷送本港電影業的重大利益。單是《十年》入圍成為最佳電影候選名單後,內地即時叫停在內地轉播今屆頒獎典禮,據聞令大會損失約1000萬元收入。他們還害怕其他「十年後遺症」將陸續出現,例如今屆負責評審的業內人士會否遭秋後算帳;他們出品的電影,日後在內地上映會否遇到阻攔?他們更害怕《十年》不是唯一,將來或許會再出現其他同樣政治敏感的電影,萬一又被選中入圍金像獎候選名單,他們將如何面對?
他們之所以恐懼,正正是因為他們為了在內地電影市場分一杯羹,委曲求財,嘗過被內地有關電影審查部門指揮刪剪影片、修改內容,甚至會因在網上發表的言論被「照肺」。他們清楚《十年》得獎,必有所失。電影業界的恐懼,只不過是香港社會的縮影而已。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