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女兒4歲,在外人面前是一個表現很乖巧、有禮貌的小朋友,親戚朋友都讚她「有家教」;但在家裏卻是「兩個樣」,例如每當她犯錯,我跟丈夫責備她時,女兒的態度都會非常差,不但會做出一些很不耐煩的動作如「嘴」,又用手掩蓋雙耳,有時更會出手作勢打人。每次都令我很氣憤,而當我氣上心頭時又會惡言對她。到底女兒為何會人前人後兩個樣?又有什麼方法可改善她對我的態度?
答﹕
很多父母投訴,孩子在學校或面對「街外人」時,總會表現得很乖巧,但在家裏就變了「第二個樣」。事實上,由於人總有種意識要保持正面的自我形象,因此面對別人總會拿出「好」的一面來;但當面對熟悉的面孔尤其是家人,大部分人又會展現最真我的一面。因此家長不必視孩子「表裏不一」為不正常,因每個人都總會有多面,而非單一化。
針對家長的疑問,如何改善孩子對自己的態度,可留意以下幾點﹕
1. 當孩子態度差時,家長很多時只想到是小朋友的問題,爸媽可嘗試退後一步,多留意自己對小朋友的態度、語氣,是否有改善空間。例如平日會否經常對孩子說「仲唔執好啲嘢!」、「你做極都做唔好嘅!」,如有,應嘗試不再一味針對孩子的缺點,改變與子女的對話方式,學習多鼓勵、讚賞他們﹕「你已經做得好好。」
之後,爸媽可多留意孩子有否因而減少或不再顯得不耐煩,例如少了「嘴」等動作。若有,證明爸媽一直對孩子惡言對待的教導方式其實會引起反效果。相反,以鼓勵方式更能改善子女的態度。
2. 若子女犯錯時,父母可以由一貫「責備式」管教,改為提醒及關心他們,例如「你做乜又發脾氣呀!」可改以關心方式表達﹕「我見到你好嬲喎,發生咩事呀?」、「可以留意下次唔再犯呢個錯誤呢」。父母切忌做「長氣鬼」,給孩子提醒一兩次就夠了,不必長篇大論,不斷重複同一點,只會令子女覺得煩厭而聽不入耳。
3. 爸媽平日可多與子女傾訴,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而不是每當與父母接觸就預計自己又要「捱鬧」,讓他們覺得跟爸媽相處也可以很快樂的。
4. 夫妻之間就像一面鏡子,可互相提醒對方,留意彼此平日對子女的態度會否過分嚴厲、語氣過重。例如太太於責備孩子時太兇惡,丈夫可提醒妻子注意語氣,從而提高彼此於教導孩子時的自覺性,多省察自己的教導方式有否出現問題。最重要是,要不斷提醒大家的原意都是為孩子着想,告訴自己教導孩子除了責備,其實還有很多方法。
資料提供﹕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王志平
文﹕莫詩婷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或傳真至2898 2537)
答﹕
很多父母投訴,孩子在學校或面對「街外人」時,總會表現得很乖巧,但在家裏就變了「第二個樣」。事實上,由於人總有種意識要保持正面的自我形象,因此面對別人總會拿出「好」的一面來;但當面對熟悉的面孔尤其是家人,大部分人又會展現最真我的一面。因此家長不必視孩子「表裏不一」為不正常,因每個人都總會有多面,而非單一化。
針對家長的疑問,如何改善孩子對自己的態度,可留意以下幾點﹕
1. 當孩子態度差時,家長很多時只想到是小朋友的問題,爸媽可嘗試退後一步,多留意自己對小朋友的態度、語氣,是否有改善空間。例如平日會否經常對孩子說「仲唔執好啲嘢!」、「你做極都做唔好嘅!」,如有,應嘗試不再一味針對孩子的缺點,改變與子女的對話方式,學習多鼓勵、讚賞他們﹕「你已經做得好好。」
之後,爸媽可多留意孩子有否因而減少或不再顯得不耐煩,例如少了「嘴」等動作。若有,證明爸媽一直對孩子惡言對待的教導方式其實會引起反效果。相反,以鼓勵方式更能改善子女的態度。
2. 若子女犯錯時,父母可以由一貫「責備式」管教,改為提醒及關心他們,例如「你做乜又發脾氣呀!」可改以關心方式表達﹕「我見到你好嬲喎,發生咩事呀?」、「可以留意下次唔再犯呢個錯誤呢」。父母切忌做「長氣鬼」,給孩子提醒一兩次就夠了,不必長篇大論,不斷重複同一點,只會令子女覺得煩厭而聽不入耳。
3. 爸媽平日可多與子女傾訴,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而不是每當與父母接觸就預計自己又要「捱鬧」,讓他們覺得跟爸媽相處也可以很快樂的。
4. 夫妻之間就像一面鏡子,可互相提醒對方,留意彼此平日對子女的態度會否過分嚴厲、語氣過重。例如太太於責備孩子時太兇惡,丈夫可提醒妻子注意語氣,從而提高彼此於教導孩子時的自覺性,多省察自己的教導方式有否出現問題。最重要是,要不斷提醒大家的原意都是為孩子着想,告訴自己教導孩子除了責備,其實還有很多方法。
資料提供﹕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王志平
文﹕莫詩婷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或傳真至2898 2537)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