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健康家庭﹕發展核心肌 醒腦練協調 半歲學爬 愈練愈醒爬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05日 06:35
2016年04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未學爬可否先學行?跳過爬行階段直接學走路,不代表BB發展快人一步。有物理治療師指出,爬行對身體和腦部發育均好處多多,家長要把握孩子六至九個月大的黃金期,培養他們的爬行習慣,長大後不但肌肉和骨骼更強壯,更可提高協調和學習能力。


六至九個月 學爬良機

根據兒童發展里程碑(Developmental Milestones),嬰兒的大肌肉是分階段發展的,六至九個月大正是學習爬行的最佳時機。物理治療師徐美琪(Maggie)表示,六個月大的孩子能在地上坐穩,家長可用手扶起下盤,或用小圓球丶毛巾等放在肚下,讓孩子擺出「四點跪」姿勢,即以雙膝和雙掌支撐身體,上半身離開地面。做出四點跪後,爸媽可以增加孩子爬行的動力,例如把他喜歡的東西放在指尖前,又用手輕托腳掌,引導他發力向前伸。


過早學行 影響坐姿握筆

Maggie認為,家長應順應肌肉發展定律,讓孩子先學爬,再學行,「不要急進地以為愈快走路愈好」。學爬能發展核心肌群,即深層腹肌及背肌,增加下盤及肩膊的力量,讓孩子有力支撐全身的重量,平衡力也較佳,再進一步發展走路丶跑跳等技能。另外,爬行要求手腳並用,培養出左右腦的協調能力。做到基本的爬行後,家長更可設置小障礙,讓孩子發揮智慧。


相反,學行只需控制雙腳,忽略手部動作,對核心肌群亦欠缺鍛煉,孩子下盤和肩膊乏力,坐姿變得東歪西倒,字體也無法寫得端正。


不過,即使錯過了學爬的黃金時期,到了2至3歲也可以重新練習,「孩子懂行路後未必肯爬,家長可以採用競技方式,例如限時以爬行方式收拾地上物件,或者增加難度,去公園爬鋼架」。


幼兒體適能課程顧問導師江關煥園則建議,透過親子遊戲,讓年紀較大的孩子練習爬行,「最佳遊戲是角色扮演(role-playing),例如孩子扮醫生,爸媽扮病人,預先把玩具藥箱放在較低位置,讓他們爬去拿取。而打針丶拿藥等動作,也可鍛煉他們的握力」。到了4歲左右,孩子可扮演難度較高的角色,「消防員要爬梯,而且講求速度,是很好的爬行訓練」。


文﹕李樂嘉

圖:蘇志鑫

小模特兒:麥子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