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潘迪藍﹕儲局不加息 或怕人幣貶值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05日 06:35
2016年04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當美國聯儲局的官員早前相繼表態,支持最快在本月加息後,聯儲局主席耶倫卻在3月30日凌晨釋放出鴿派信號,力壓該局官員近期的鷹派言論,表示中國經濟放緩及油價下挫所引致的環球經濟及金融不確定,令美國經濟面臨風險,認為聯儲局應採取更緩慢的加息路徑,暗示4月加息的機會不大。


耶倫的講話證實了,環球經濟前景的變數,是聯儲局從外間預期的加息步伐「退牌」的背後原因。可是,美元正在轉弱,美股又正在反彈,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令到耶倫改變主意?


雖然耶倫日前主要談及環球經濟增長前景略為疲弱,但這並不是一個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釋。金融市場今年初的動盪,才是罪魁禍首,尤其是人民幣面對的貶值壓力。耶倫日前確實有提及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放緩。但是,對於聯儲局來說,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早已不是什麼新聞。早在3月較早時,耶倫已曾經表示,中國的經濟增長並未出現很大的驚喜。很難令人相信,之後那兩個星期的經濟新聞,令她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更加憂慮。若有什麼新聞真的令耶倫加深了憂慮的話,那可能是樓市的最新數據超出預期般好。


投資者恐慌 中美皆有責

事實上,在今年頭兩個月纏繞着金融市場的新聞,是人民幣兌美元可能會顯著下跌。因為大多數投資者都認為,這樣的匯率調整,對於金融市場和環球經濟增長,都是巨大的負面衝擊。


中國的人民銀行顯然要對觸發市場恐慌負上一定責任,因為人民銀行在1月初的舉動表明,它已不再那麼致力於維持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基本穩定──這個承諾,曾經令人民幣跟隨美元,在2014年顯著上升。但是,美國聯儲局無疑亦負有一定的責任。因為去年12月,該局曾經預言,聯邦基金利率將會在今年上升100個點子,超過絕大多數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聯儲局當時的鷹派言論製造了美元將會進一步轉強的預期,令人民幣面對更大的貶值壓力──若美元進一步上升,那麼人民銀行就必須讓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以維持它承諾的人民幣兌13種貨幣組成的「貿易加權貨幣籃子」保持穩定。這種令人預期美元將會更強的言論,顯然是錯誤的,但當時卻公開宣布了。


因此,今年初市場對人民幣的潛在貶值風險的恐慌情緒,可以說有部分是因為聯儲局過度收緊貨幣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人民幣近期面對的貶值壓力已經明顯減小,但這並不是因為中國的貨幣政策的透明度顯著提高。


事實上,仍然沒有人知道,人民銀行對人民幣每日進行管理的目標究竟是什麼;又或者,在重要關頭,它如何實現其雙重目標──一方面,人民幣要兌13種貨幣組成的「貿易加權貨幣籃子」保持穩定;但另一方面,人民幣兌美元又不會貶值。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恐慌情緒減弱,只是因為它不再那麼憂慮聯儲局今年會加息多次,將美元推高。只要美元的匯率是在交易區間之內,又或者稍為轉弱,那麼中國要實現人民幣兌「貿易加權貨幣籃子」以及兌美元都保持穩定,就比較容易,其貨幣目標的矛盾就沒有那麼迫切需要解決。


互相協調一致 穩定市場

簡而言之,今年初的事件的其中一種說法是,金融市場認定了,人民幣的掛鈎政策,與鷹派路線的聯儲局(指其加息立場),將會無法相容。聯儲局看得出這些市場信號,明白到若迫使中國取消其貨幣掛鈎政策,並不是個好主意,所以在加息立場上,才不再那麼強硬。美國政府顯然不希望看到中國放棄人民幣匯率的掛鈎政策。今年月2月底,美國財長傑克盧(Jacob Lew)到中國上海市參加20國集團(G20)峰會時,就曾經敦促中國官員,不要讓人民幣貶值。(耶倫當時也在中國,但沒有公開發表評論。)


其結果是,中國和美國的金融市場都穩定下來。只要美元的匯率是在交易區間之內,或者稍為轉弱,中國就有較大的能力維持其貨幣掛鈎政策,而不會因為資本外流而令人民幣大幅貶值。另一方面,金融市場亦可以放下心頭大石,美國不會因為過度加息,而提早陷入經濟衰退。


市場反饋 聯儲局加息不硬來

這一切全都表明,聯儲局和市場現在預期的那種溫和加息步伐,是能夠與「像樣」的環球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穩定相容的唯一策略。若聯儲局在加息立場上過於強硬,那麼國際間就會開始反饋一些負面信號,令它不要那麼強硬。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反饋,是因為市場人士認為,若中國被迫將人民幣貶值,將是一件非常負面的事情。這種想法有可能是不合理的,或者最終可能會有變,但以目前來看,美國的決策者短期內不會冒險去進行測試。事實上,聯儲局現在更加關注這些國際間的反饋,是其作出貨幣政策決定上的一個重要演變。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