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陪伴港人走過59年的亞洲電視草草結業,連打句「後會有期」字句的告別卡都慳番。在市場力量之下,經營不善的企業逃不過結業命運,沒所謂可惜不可惜,何况亞視走上末路,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層接連犯錯的結果,根本就死不足惜。公眾依然對亞視結業心有慼慼然,大概是有感自己的童年回憶一去不返,以及對一批與亞視共存亡的老員工就此失業寄予同情。
同情歸同情,亞視自放棄獨立製作電視節目的那日開始,就已判了自己的慢性死亡,若非王征錢多任性,亞視這條失去生命力的喪屍,早就執笠了。
亞視失敗為傳媒同業響警號
亞視今天的失敗,是向其他仍然艱苦經營中的傳統傳媒同業的預警。較早前,壹傳媒(0282)旗下《face》雜誌及東方報業集團(0018)旗下《太陽報》已先後宣布停刊,星島新聞集團(1105)亦宣布員工今年凍薪,包括執行董事在內的行政人員最多減薪兩成。
東方及壹傳媒的年結在3月底,截至去年9月底止半年分別錄得640萬及1.23億元虧損,去年下半年開始本港經濟才正式進入下行周期,預期兩大紙媒下半年的經營狀况將更困難。曾經依靠免費派發的《頭條日報》發圍的星島,去年雖然仍錄得盈利,但是股東應佔溢利已按年大減45%。
即使是一台獨大的電視廣播(0511),情况亦不樂觀。TVB去年度錄得自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同時暫停於業績公告中披露旗下電視節目的收視點,集團最後一次公布收視點是去年上半年度業績,最高收視的外購劇《武則天》平均收視27.2點,較2013年自製劇集《衝上雲霄Ⅱ》的平均收視點下跌逾24%。
競爭全球化 墨守成規將被淘汰
亞視的結業無助電視廣播的廣告收入,未來競爭反而將更加激烈。去年開始,美國網絡視頻Netflix及大陸網絡電視樂視(Letv)先後滲入本港收費電視市場,亞視頻道由香港電台接手,電訊盈科(0008)出資成立的免費電視台ViuTV亦將於周三加入競爭。激戰連場,在所難免。
互聯網通訊的普及化,勢必導致傳媒競爭的全球化,未能適應全球化競爭的企業,將被無情的商業對手所淘汰。無綫前總經理陳志雲上月曾警告:「今日ATV,就係明日TVB。」絕非危言聳聽。電視廣播的股東,是時候深思自己是否仍然死守這隻過氣「視霸」。
步亞視後塵 非危言聳聽
上周港燈公共事務部來函澄清,集團乃根據與特區政府簽訂之《管制計劃協議》,准許回報率規定為港燈固定資產平均淨值9.99%。本欄當然知道,港燈作為一家守法的企業,不會賺取管制協議准許利潤以外的回報。上述數字與本欄上期提及港燈的「股東有形資產淨值」回報達23.2%有出入,乃因為計算電力公司的准許利潤是用「固定資產平均淨值」計算。
管制協議以固定資產淨值(固定資產投資減累計折舊)作為回報的基准,其好處是鼓勵經營商致力投入資金提升服務水準,其漏洞則是經營商有更大誘因不斷提高固定資產投入,透過谷高固定資產淨值獲取最大的股東利益。長和系擁有強大的會計及法律專業團隊作為後盾,長期能在合法的情况下減省巨額的稅務及財務開支,賺取遠比其他同業為高的利潤,站在股東立場當然是樂觀其成,但就未必獲得公眾的廣泛認可。
會計數字的計算往往涉及主觀的價值判斷。基於審慎原則,本欄向來對會計帳目內列作商譽的資產的實際價值抱持保留的態度。至於哪一種計算方法較合理,還是由讀者雪亮的眼睛自行判斷罷。
Vincent@vlasset.com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林少陽 細味.投資]
同情歸同情,亞視自放棄獨立製作電視節目的那日開始,就已判了自己的慢性死亡,若非王征錢多任性,亞視這條失去生命力的喪屍,早就執笠了。
亞視失敗為傳媒同業響警號
亞視今天的失敗,是向其他仍然艱苦經營中的傳統傳媒同業的預警。較早前,壹傳媒(0282)旗下《face》雜誌及東方報業集團(0018)旗下《太陽報》已先後宣布停刊,星島新聞集團(1105)亦宣布員工今年凍薪,包括執行董事在內的行政人員最多減薪兩成。
東方及壹傳媒的年結在3月底,截至去年9月底止半年分別錄得640萬及1.23億元虧損,去年下半年開始本港經濟才正式進入下行周期,預期兩大紙媒下半年的經營狀况將更困難。曾經依靠免費派發的《頭條日報》發圍的星島,去年雖然仍錄得盈利,但是股東應佔溢利已按年大減45%。
即使是一台獨大的電視廣播(0511),情况亦不樂觀。TVB去年度錄得自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同時暫停於業績公告中披露旗下電視節目的收視點,集團最後一次公布收視點是去年上半年度業績,最高收視的外購劇《武則天》平均收視27.2點,較2013年自製劇集《衝上雲霄Ⅱ》的平均收視點下跌逾24%。
競爭全球化 墨守成規將被淘汰
亞視的結業無助電視廣播的廣告收入,未來競爭反而將更加激烈。去年開始,美國網絡視頻Netflix及大陸網絡電視樂視(Letv)先後滲入本港收費電視市場,亞視頻道由香港電台接手,電訊盈科(0008)出資成立的免費電視台ViuTV亦將於周三加入競爭。激戰連場,在所難免。
互聯網通訊的普及化,勢必導致傳媒競爭的全球化,未能適應全球化競爭的企業,將被無情的商業對手所淘汰。無綫前總經理陳志雲上月曾警告:「今日ATV,就係明日TVB。」絕非危言聳聽。電視廣播的股東,是時候深思自己是否仍然死守這隻過氣「視霸」。
步亞視後塵 非危言聳聽
上周港燈公共事務部來函澄清,集團乃根據與特區政府簽訂之《管制計劃協議》,准許回報率規定為港燈固定資產平均淨值9.99%。本欄當然知道,港燈作為一家守法的企業,不會賺取管制協議准許利潤以外的回報。上述數字與本欄上期提及港燈的「股東有形資產淨值」回報達23.2%有出入,乃因為計算電力公司的准許利潤是用「固定資產平均淨值」計算。
管制協議以固定資產淨值(固定資產投資減累計折舊)作為回報的基准,其好處是鼓勵經營商致力投入資金提升服務水準,其漏洞則是經營商有更大誘因不斷提高固定資產投入,透過谷高固定資產淨值獲取最大的股東利益。長和系擁有強大的會計及法律專業團隊作為後盾,長期能在合法的情况下減省巨額的稅務及財務開支,賺取遠比其他同業為高的利潤,站在股東立場當然是樂觀其成,但就未必獲得公眾的廣泛認可。
會計數字的計算往往涉及主觀的價值判斷。基於審慎原則,本欄向來對會計帳目內列作商譽的資產的實際價值抱持保留的態度。至於哪一種計算方法較合理,還是由讀者雪亮的眼睛自行判斷罷。
Vincent@vlasset.com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林少陽 細味.投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