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世澤:混帳的香港公開考試語文政策——替馮智政文章的一些補充長青網文章

2016年04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4月02日 06:35
2016年04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於3月24日《明報》,馮智政就香港少數族裔的教育政策問題作出很不客氣的評論(〈政客的無良「本土」意識——請正視香港少數族裔教育福利〉),以「無良」來形容現時政策上對少數族裔的歧視。筆者作為華裔印尼人一員,感同身受。若非筆者有幸能操流利粵語和書寫中文,恐怕難在香港生存。


比較同樣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就可以看到香港教育政策上如何歧視非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


非華籍非華語學生應降低中文要求

在新加坡,三大種族成員要考入大學,都要符合母語要求(Mother tongue requirement)。只不過所謂「母語要求」,是對照他們相應種族的母語要求,華人就必須考中文,馬來族必須考馬來文,而泰米爾族就必須考泰米爾文。以考大學的角度而言,既然香港除了中文大學外,大部分大學都以英語教育,那非華籍非華語學生,就應豁免中文要求,只要他們英文合乎水平就可以入學。因他們國籍或種族身分而豁免中文要求的本地少數族裔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在大學修讀若干中文學分,以確保他們畢業後於香港社會的競爭力,相信這是更合理安排。


而現時香港的中文課程,其實並非設計予非華籍或非以中文為母語人士選讀。就算以粵語教授中文,由於中文課程中涉及文言文範文,甚至有不少在新加坡等國,就算以中文為母語人士都在A-level才讀的內容,因此,香港少數族裔吃盡苦頭是可以理解。香港像利君雅這樣能完全掌握中文的少數族裔成員,畢竟是少數。


有人提出以英國GCSE會考的中文課程,作為少數族裔可以考慮考取替代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文成績的方案。這也算可行,只不過,現行GCSE中文科並無以粵語考核內容,香港有不少少數族裔,特別印巴裔人士,他們日常所用中文卻是粵語,等於逼少數族裔學生學習普通話。香港人學習普通話都叫苦連天,「普教中」已經備受批評,難道要少數族裔學生也要一同受害?因此,因應香港以粵語為本的環境,設計針對少數族裔的中文考試課程,這是更為重要。


現時新加坡為鼓勵各族學生修讀其他成員民族的語言,都有較淺顯版本的課程供他們選擇。而現時新加坡的華文B課程的設計,是可以考慮的方向。華文B課程不設範文,強調考核學生日常生活中文應對能力,例如能夠理解廣告、報章報道、簡短200字電郵交流溝通等,相信這才是少數族裔真正需要的中文課程,確保他們能融入香港華人為主的社會生活。而如果DSE有類似新加坡O-level華文B課程的設計的話,特區政府應考慮接納作為申請公務員職位的最低中文要求。


現時香港的公開考試語文政策,實際上是明目張膽的種族歧視,筆者對平機會一直未有督促政府做應做的事,感到十分失望。要這批世代居於香港的非華裔人士為香港作出貢獻,教育局必須做點事了。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父母為華裔印尼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