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互信高難監控 兄弟幫成恐襲常態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25日 06:35
2016年03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布魯塞爾恐襲其中兩名施襲者——29歲的易卜拉欣與27歲的哈立德是兄弟,9.11以來多宗震驚全球的恐襲亦見「兄弟幫」身影。《紐約時報》分析指,兄弟是恐怖組織招攬施襲者時理想人選,因為他們在思想上互相影響,又可監察對方舉動。他們通常同住,溝通時毋須用手機聯絡,較易避過監控。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學者克羅寧(Audrey Kurth Cronin)認為兄弟幫施襲成為常態,原因是兩兄弟共同成長,容易接觸到近似的激進信息,有可能一起討論偏激話題,而且家人之間較易建立互信,「若你在策劃陰謀時有家人可以依賴,意味他們舉報你的機會較低,這是安全與信任的問題」。恐怖主義分析員貝爾赫(J.M.Berger)亦稱:「暴力極端主義透過社交散播,對大部分人而言,兄弟是他們最大和重要的社交圈子……與兄弟才能暢所欲言。」


兄弟激進化過程很可能與日常互動模式相同,即弟弟可能較易跟隨哥哥變得激進。但這不是必然。去年1月庫瓦奇兄弟襲擊法國《查理周刊》總部,調查人員便相信事前在監獄中結識激進分子的弟弟謝里夫思想較極端;2013年車臣裔的薩納耶夫兄弟發動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結果兄死弟被捕,調查人員發現,原為大學生的弟弟焦哈爾比兄長更善於交際及融入美國生活。


研究﹕近三成恐怖分子有家族關係

法國心理分析學家阿穆瓦耶爾(Patrick Amoyel)在東南部城市尼斯負責青年輔導工作,他認為兄弟之間的影響是雙向的。另有專家指出,弟弟通常更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反過來影響兄長。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傳播系教授布洛姆(Mia Bloom)的研究顯示,近三成恐怖分子有家族關係。極端組織常派同一家庭的成員策動襲擊,許多聖戰士將妹妹或女兒嫁給另一個聖戰士家庭,以婚姻方式結盟,換取組織的信任。布洛姆稱:「組織擔心遭滲透,家庭成員加入是最好的審查機制,組織知道他們值得信賴。」


分頭行事 免臨陣勸退

布洛姆的研究還發現,恐怖組織通常安排兩兄弟到不同地點施襲,因為分頭行動可避免其中一方臨陣勸退另一人,而在各自行動時,他們又不想讓對失望,會盡力襲擊。她警告,恐怖組織如今在在歐洲招攬整個家庭,將來可能出現父母與子女一同施襲的新形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