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這個選擇不太壞:為去庫存推樓按扣稅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24日 06:35
2016年03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財政部長樓繼偉在兩會期間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將推進稅制改革,透露總的方向是把現行免稅項中的11個分項綜合起來再分類扣除,包括「個人職業發展、再教育費用的扣除;滿足基本生活的首套住宅按揭貸款利息的扣除;撫養孩子費用的扣除以及如何扣除贍養老人費用等」。


該政策若推行,相當於節省部分樓宇按揭利息。因此消息甫一傳出,外界直接解讀為樓市利好,甚至被譽為「終極利好」,會成為瘋狂樓價的再一劑猛藥。買樓者有望受益並不假,只是其對樓市究竟有多大刺激作用,恐怕很多人都有些過度解讀、過於樂觀。不妨還是從政策根源一點點來看。


顧慮剛性支出 規避投資炒家

首先,「樓按利息」作為個人所得稅抵扣項之一,其本身附着於稅制改革的大命題之上,將住房與教育、養老、養兒等項目並列,被視為居民剛性支出之列無可厚非。至於如何設置扣稅,則必然與短期政策導向緊密關聯:養老與人口老齡化相關,養兒與鼓勵生育相關,教育與提升勞動力質素、推進產業升級相關,均為政府鼓勵方向。在住房問題上,去庫存壓力山大,因此將買樓成本列入,並不意外。至於未來租屋支出是否入列,還需拭目以待。


其次,從細節處看,並非所有樓宇按揭的利息都可以用於扣稅,必須符合「首套住宅」的要求,體現了稅制設計中顧慮剛性支出、規避投資炒家的思路。不管最終「首套」標準是「首次置業」還是「首次按揭」,必會剔除一部分買樓者,達到限制需求增量的效果。而且無論是直接抵扣還是定期返還,都是個平緩且長期的過程;與降低首期比例、直接放行現金短缺人群不同,很難在短期內「製造」出新增有效需求。


利好消費 不見得直接推高樓價

隨後,雖然用利息抵稅看似節約了利息支出,但從宏觀經濟角度看,這與降息帶來的利息減少完全不同。降息屬貨幣政策,降低資金價格以刺激投資,多數情况下會推高所有資產價格,包括樓價。扣稅屬財政政策,不直接改變資金價格,增加買樓者可支配收入,主要利好消費,並不見得直接推高樓價。


最後,即便首推樓按利息抵稅的美國在政策出台後迎來樓價快速走高,但並不等於中國必將重蹈覆轍。可借鑑的調控手段擺在眼前,以香港為例,當下可對抵稅總額或年限進行規定;一旦去庫存壓力有所緩解,還有房產稅可對冲。


為了實現去庫存,政府自會絞盡腦汁,但從中央的層面上來講,卻又不得不提防樓價走勢太猛、樓市風險積聚。相比於降首付、降息之類的金融舉措,或者天方夜譚般的行政命令,樓按利息抵稅應該算是個「不太壞」的選擇了。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