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星期四全國兩會閉幕一天後,內地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規劃,2016-2020),港澳部分繼續獨立成章。不過,對比「十二五規劃」(2011-2015)有關香港的論述,新的五年規劃已出現了不少變化,值得港人留意。
從字數而言,「十二五規劃」全文有5.1萬多字,港澳篇幅有792字,佔整體1.55%; 至於「十三五規劃」,全文有6.5萬多字,港澳篇幅減至655字,佔整體0.997%。就港澳篇章而言,「十三五」比「十二五」少了137字,只有原來的83%。
到底少了什麼、「多」了什麼?我們先看看引子,再看內容(見表)。
開宗明義講發展 少了空洞八股
從引子可以看出,「十三五規劃」不再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高層次來規劃港澳台未來5年的發展。這種「中國夢」或「大中華膠」的論調可能太曲高和寡、太硬銷,容易在本土意識抬頭的港澳台青年間引起反感,適得其反。所以,新的五年規劃着重從實際出發,減少政治或「愛國」包袱,行文開宗明義講實際、經濟和發展,少了一堆看上去很偉大但較空洞的八股。
突顯「一國」比「兩制」更重要
在中央對港方針方面,對一國兩制的貫徹,近年已用上「全面準確」的字眼(見「一國兩制白皮書」),這份「十三五規劃」亦不例外。這個「全面準確」是暗示香港有人「偏面和不準確」理解和貫徹《基本法》,而最終對基本法的詮釋權和話語權始終牢牢掌握在北京之手,並非由港人話事。此外,在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的「十二五」論述之上,「十三五」採用了語氣較強的動詞「依照」,另外又新加上「憲法」要港人和相關部門嚴守,突顯了「一國」比「兩制」更重要的先後次序。
再者,「十三五」沒再提及「全力支持特區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的舊調,筆者相信這是由於香港和特首選舉的形勢較以前更複雜,中央不想作出任何讓人聯想的表態,讓外界錯誤解讀。
警示香港競爭優勢不再
至於重頭戲——經濟政策,「十二五」是「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十三五」則是「支持港澳提升經濟競爭力」。前者動詞有「鞏固」,即經濟競爭力的基礎還在,後者沒了「鞏固」即底子弱了,可能鞏固不起,只能提升。主詞方面,以前用「競爭優勢」,現在用「競爭力」,明顯是要警示香港競爭優勢不再,沒有了競爭優勢,只餘下競爭力,而內地和區內皆追兵突起,香港不進則退。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十三五規劃」已經不再提繼續支持香港旅遊的發展,縱然政協常委唐英年與80多人向中央聯署亦無法加入支持香港旅遊發展的表述。這點是由於中央不滿香港對內地旅客的政策和表態,「十三五規劃」索性零論述,免得「自食檸檬」,同時此舉亦能令香港旅遊繼續遇冷,讓港人痛定思痛。
沒專欄列合作項目 各自修行
至於與內地的融合,正如不少評論所指,「十三五規劃」已沒有專欄圖表列出粵港澳合作的重大基建項目,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深港機場直通鐵路、蓮塘口岸等項目統統不能再如數家珍,只能各自修行。與其被香港拖後腿,不如自己先行「路通財通」,讓你看着人家發達才後悔不已。
港必須發展自身優勢 不能只被規劃
此外,以前專稱香港金融體系為「龍頭」,現在深港兩地金融並上,處處警告港人「龍頭」不是一世的。
一份「十三五規劃」,伏筆處處是警告,香港必須發展自身優勢,不能只是被規劃、被睇死。
作者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
從字數而言,「十二五規劃」全文有5.1萬多字,港澳篇幅有792字,佔整體1.55%; 至於「十三五規劃」,全文有6.5萬多字,港澳篇幅減至655字,佔整體0.997%。就港澳篇章而言,「十三五」比「十二五」少了137字,只有原來的83%。
到底少了什麼、「多」了什麼?我們先看看引子,再看內容(見表)。
開宗明義講發展 少了空洞八股
從引子可以看出,「十三五規劃」不再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高層次來規劃港澳台未來5年的發展。這種「中國夢」或「大中華膠」的論調可能太曲高和寡、太硬銷,容易在本土意識抬頭的港澳台青年間引起反感,適得其反。所以,新的五年規劃着重從實際出發,減少政治或「愛國」包袱,行文開宗明義講實際、經濟和發展,少了一堆看上去很偉大但較空洞的八股。
突顯「一國」比「兩制」更重要
在中央對港方針方面,對一國兩制的貫徹,近年已用上「全面準確」的字眼(見「一國兩制白皮書」),這份「十三五規劃」亦不例外。這個「全面準確」是暗示香港有人「偏面和不準確」理解和貫徹《基本法》,而最終對基本法的詮釋權和話語權始終牢牢掌握在北京之手,並非由港人話事。此外,在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的「十二五」論述之上,「十三五」採用了語氣較強的動詞「依照」,另外又新加上「憲法」要港人和相關部門嚴守,突顯了「一國」比「兩制」更重要的先後次序。
再者,「十三五」沒再提及「全力支持特區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的舊調,筆者相信這是由於香港和特首選舉的形勢較以前更複雜,中央不想作出任何讓人聯想的表態,讓外界錯誤解讀。
警示香港競爭優勢不再
至於重頭戲——經濟政策,「十二五」是「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十三五」則是「支持港澳提升經濟競爭力」。前者動詞有「鞏固」,即經濟競爭力的基礎還在,後者沒了「鞏固」即底子弱了,可能鞏固不起,只能提升。主詞方面,以前用「競爭優勢」,現在用「競爭力」,明顯是要警示香港競爭優勢不再,沒有了競爭優勢,只餘下競爭力,而內地和區內皆追兵突起,香港不進則退。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十三五規劃」已經不再提繼續支持香港旅遊的發展,縱然政協常委唐英年與80多人向中央聯署亦無法加入支持香港旅遊發展的表述。這點是由於中央不滿香港對內地旅客的政策和表態,「十三五規劃」索性零論述,免得「自食檸檬」,同時此舉亦能令香港旅遊繼續遇冷,讓港人痛定思痛。
沒專欄列合作項目 各自修行
至於與內地的融合,正如不少評論所指,「十三五規劃」已沒有專欄圖表列出粵港澳合作的重大基建項目,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深港機場直通鐵路、蓮塘口岸等項目統統不能再如數家珍,只能各自修行。與其被香港拖後腿,不如自己先行「路通財通」,讓你看着人家發達才後悔不已。
港必須發展自身優勢 不能只被規劃
此外,以前專稱香港金融體系為「龍頭」,現在深港兩地金融並上,處處警告港人「龍頭」不是一世的。
一份「十三五規劃」,伏筆處處是警告,香港必須發展自身優勢,不能只是被規劃、被睇死。
作者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