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現在人人也知道氣候變化、溫室效應帶來的問題,然後呢?
放假,很多人選擇乘飛機外遊,一個假期,港人離港回港,計算下來的二氧化碳排放多得驚人,航空公司機票特價,也成了外遊的理由,口裏說要減排,身體卻很誠實。
香港很悶?還是隔籬飯香?抑或對香港美景習以為常,未能吸引你駐足欣賞?
最近,有一個旅遊網站誕生,「V'air與你重新發現香港」,聽上去像為推廣而設的宣傳式口號,創辦人倒是十分認真。
幾名年輕人,利用課餘時間「踩線」,以地理、保育、欣賞景色、歷史及減排等角度,推介一些香港好去處。
有些地方,或許你已經去過,但他們告訴你, 除了眼前美景,背後還有什麼是被遺忘的。
不搭飛機 留港旅行減碳排
登入V'air網站,網頁輪流出現多張迷人相片,有山、有海、有瀑布、有叢林,這裏都是香港。介紹景點外,網站特別之處是以相類似的外地景點作比較,從而帶出留港旅遊的好處。例如去大棠賞紅葉,相比到日本京都觀看,能省回八小時航程、$9000支出,以及500公斤碳排放,即相等於一盞燈連開六個月不關掉的碳排放量。
V'air創辦人之一的鍾芯豫說,「政府公布香港人的人均碳排放量每年為6.7噸,如果加上市民乘飛機外遊引致的碳排放,實際應為十三噸。港人如此熱愛外遊,問題之一,可能是香港人不懂發掘好地方。」
網站以鼓勵本地旅遊,減少碳排放為目的,此構思早前在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及香港可持續校園聯盟合辦的比賽中奪一等獎。比賽完結,創辦的大學生卻沒有以此為終結,將想法付諸實行,在網站不斷加入新元素、新景點。「因為我們也喜歡大自然,比賽並非只為了贏,也想為環保出一分力」楊子雋說。
楊子雋(Arthur)和鍾芯豫(Natalie)是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學生,他們與科技大學學生楊劭俊和何凱紅,一同創立V'air。網站仍在試行階段,稍後會改善網站設計和運作,現於臉書同步發放資訊 。
塱原濕地 從前一片稻香
四人熱愛大自然,加上地理、環境保育的知識背景,網站及臉書專頁多花筆墨講解景點生態、保育和歷史故事等,如塱原,很多人認識它是一片重要濕地,若當年沒有環團企出來爭取,塱原並非現在的面貌。「區內以農地為主,吸引約二百一十種雀鳥到訪,是重要的生態價值地點。二○○○年港鐵興建落馬洲支線,計劃以高架鐵路形式經過塱原一帶,最後被環保團體反對之下,採用地底隧道方案,將影響減少。十五年過去,稻香依舊、風貌仍在,但逐漸被遺忘。城市繁華背後仍有塱原這遍充滿鄉郊情懷的地方,值得城市人一去」Arthur說。
六角柱石?香港都有啊!
在他們眼中,香港美景處處,在乎你是否懂得欣賞和發掘,Arthur之前到新界東北遊覽,認為當中很多風貌未必很多人知道,「雙魚河附近有些電塔,與日本的景色相似,而且周邊環境優美,某些村落也很漂亮,在日本看到這種景色一定會拍照,但在香港卻被人忽略。如果去旅行的心態是欣賞美景,其實香港也有好多,只是大家習以為常,沒多加留意和發掘。」
Natalie曾到韓國濟州島考察,看到六角柱石,「其實不用到濟州島,在香港離家不遠的地方已能看到,而且屬世界級。很多特別的風景、地貌,我們以為外國先有,原來並不是」。
不止遊逛 深度認識地方
何謂大自然美景?他們認為,基本條件,一個字,真。「我們去一個地方,是欣賞真正的大自然,而非經人類改變的自然。尊重大自然,和尊重當地文化好重要。」Arthur曾到沙螺洞的油菜花田考察,發現人山人海,每個人都在開心拍照,「他們可能不知道那兒原先的生態價值,或油菜花田背後發生什麼事。我們盼提供更多地方給市民選擇,讓他們了解去一個地方,背後的意義」。
香港一日遊? 好去處多籮籮
去外地旅遊,我們會規劃一整天行程,在港也可實行,令行程變得豐富,而非只是點到點的旅遊。
Natalie舉例,「例如去山頂,我們會在地圖設計一條路線方便市民行走。行程開始會推介一些素食餐廳,去香港公園參觀茶具博物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周末及公眾假期,更可參加香港公園藝趣坊市集。乘山頂纜車到山頂後,從白加道走,途經纜車站、政務司長官邸、中區自然徑,終點是世界自然基金會訪客中心。」他們甚至設計一些主題旅遊,如「小日本一日遊」、「法國假期」、「品嘗香港懷舊味道」,從多方面令人感受香港特色。
收集情報
最近,Natalie在油塘的共用工作空間MakerBay,學懂如何製作3D打印機,這些經驗到外國旅遊也未必得到,「我們希望別人去每一個地方,也有得着,而非和朋友分享完相片就算。留在香港參加一些工作坊,既能減少碳排放,節省金錢、時間之餘,也有所得」。所以,他們也收集一些具意義的工作坊資訊,推介給市民。
網址:ahffffa.wix.com/vair
臉書搜尋:V'air
增加旅遊趣味tips
抱有好奇心
Arthur:「最近去釣魚翁行山,行完之後了解它為何叫釣魚翁(因北面看過去像一個釣魚翁),附近有什麼村落,有什麼特別等等。對一個地方抱有好奇心是很重要,不止為拍漂亮照片,更要了解地方為何存在、有什麼用途、為何演化成這個樣子。身為香港人,應多了解香港的故事。」
老村民口述歷史
Natalie:「之前去西灣考察,和原居民閒談,得知西灣很久以前就有西方傳教士來傳道,興建教堂和小學。後來政府要興建萬宜水庫,水被截斷,未能耕田,很多村民因而搬去西貢市區居住,但有些老村民沒有離開,在這養老。原來西灣和西貢有這種關係,這些小故事,讓人對香港歷史有更多了解。了解歷史和承傳歷史很重要,而口述歷史是要靠人去記錄和承傳。」
文﹕李佩雯
圖﹕陳淑安、受訪者提供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放假,很多人選擇乘飛機外遊,一個假期,港人離港回港,計算下來的二氧化碳排放多得驚人,航空公司機票特價,也成了外遊的理由,口裏說要減排,身體卻很誠實。
香港很悶?還是隔籬飯香?抑或對香港美景習以為常,未能吸引你駐足欣賞?
最近,有一個旅遊網站誕生,「V'air與你重新發現香港」,聽上去像為推廣而設的宣傳式口號,創辦人倒是十分認真。
幾名年輕人,利用課餘時間「踩線」,以地理、保育、欣賞景色、歷史及減排等角度,推介一些香港好去處。
有些地方,或許你已經去過,但他們告訴你, 除了眼前美景,背後還有什麼是被遺忘的。
不搭飛機 留港旅行減碳排
登入V'air網站,網頁輪流出現多張迷人相片,有山、有海、有瀑布、有叢林,這裏都是香港。介紹景點外,網站特別之處是以相類似的外地景點作比較,從而帶出留港旅遊的好處。例如去大棠賞紅葉,相比到日本京都觀看,能省回八小時航程、$9000支出,以及500公斤碳排放,即相等於一盞燈連開六個月不關掉的碳排放量。
V'air創辦人之一的鍾芯豫說,「政府公布香港人的人均碳排放量每年為6.7噸,如果加上市民乘飛機外遊引致的碳排放,實際應為十三噸。港人如此熱愛外遊,問題之一,可能是香港人不懂發掘好地方。」
網站以鼓勵本地旅遊,減少碳排放為目的,此構思早前在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及香港可持續校園聯盟合辦的比賽中奪一等獎。比賽完結,創辦的大學生卻沒有以此為終結,將想法付諸實行,在網站不斷加入新元素、新景點。「因為我們也喜歡大自然,比賽並非只為了贏,也想為環保出一分力」楊子雋說。
楊子雋(Arthur)和鍾芯豫(Natalie)是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學生,他們與科技大學學生楊劭俊和何凱紅,一同創立V'air。網站仍在試行階段,稍後會改善網站設計和運作,現於臉書同步發放資訊 。
塱原濕地 從前一片稻香
四人熱愛大自然,加上地理、環境保育的知識背景,網站及臉書專頁多花筆墨講解景點生態、保育和歷史故事等,如塱原,很多人認識它是一片重要濕地,若當年沒有環團企出來爭取,塱原並非現在的面貌。「區內以農地為主,吸引約二百一十種雀鳥到訪,是重要的生態價值地點。二○○○年港鐵興建落馬洲支線,計劃以高架鐵路形式經過塱原一帶,最後被環保團體反對之下,採用地底隧道方案,將影響減少。十五年過去,稻香依舊、風貌仍在,但逐漸被遺忘。城市繁華背後仍有塱原這遍充滿鄉郊情懷的地方,值得城市人一去」Arthur說。
六角柱石?香港都有啊!
在他們眼中,香港美景處處,在乎你是否懂得欣賞和發掘,Arthur之前到新界東北遊覽,認為當中很多風貌未必很多人知道,「雙魚河附近有些電塔,與日本的景色相似,而且周邊環境優美,某些村落也很漂亮,在日本看到這種景色一定會拍照,但在香港卻被人忽略。如果去旅行的心態是欣賞美景,其實香港也有好多,只是大家習以為常,沒多加留意和發掘。」
Natalie曾到韓國濟州島考察,看到六角柱石,「其實不用到濟州島,在香港離家不遠的地方已能看到,而且屬世界級。很多特別的風景、地貌,我們以為外國先有,原來並不是」。
不止遊逛 深度認識地方
何謂大自然美景?他們認為,基本條件,一個字,真。「我們去一個地方,是欣賞真正的大自然,而非經人類改變的自然。尊重大自然,和尊重當地文化好重要。」Arthur曾到沙螺洞的油菜花田考察,發現人山人海,每個人都在開心拍照,「他們可能不知道那兒原先的生態價值,或油菜花田背後發生什麼事。我們盼提供更多地方給市民選擇,讓他們了解去一個地方,背後的意義」。
香港一日遊? 好去處多籮籮
去外地旅遊,我們會規劃一整天行程,在港也可實行,令行程變得豐富,而非只是點到點的旅遊。
Natalie舉例,「例如去山頂,我們會在地圖設計一條路線方便市民行走。行程開始會推介一些素食餐廳,去香港公園參觀茶具博物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周末及公眾假期,更可參加香港公園藝趣坊市集。乘山頂纜車到山頂後,從白加道走,途經纜車站、政務司長官邸、中區自然徑,終點是世界自然基金會訪客中心。」他們甚至設計一些主題旅遊,如「小日本一日遊」、「法國假期」、「品嘗香港懷舊味道」,從多方面令人感受香港特色。
收集情報
最近,Natalie在油塘的共用工作空間MakerBay,學懂如何製作3D打印機,這些經驗到外國旅遊也未必得到,「我們希望別人去每一個地方,也有得着,而非和朋友分享完相片就算。留在香港參加一些工作坊,既能減少碳排放,節省金錢、時間之餘,也有所得」。所以,他們也收集一些具意義的工作坊資訊,推介給市民。
網址:ahffffa.wix.com/vair
臉書搜尋:V'air
增加旅遊趣味tips
抱有好奇心
Arthur:「最近去釣魚翁行山,行完之後了解它為何叫釣魚翁(因北面看過去像一個釣魚翁),附近有什麼村落,有什麼特別等等。對一個地方抱有好奇心是很重要,不止為拍漂亮照片,更要了解地方為何存在、有什麼用途、為何演化成這個樣子。身為香港人,應多了解香港的故事。」
老村民口述歷史
Natalie:「之前去西灣考察,和原居民閒談,得知西灣很久以前就有西方傳教士來傳道,興建教堂和小學。後來政府要興建萬宜水庫,水被截斷,未能耕田,很多村民因而搬去西貢市區居住,但有些老村民沒有離開,在這養老。原來西灣和西貢有這種關係,這些小故事,讓人對香港歷史有更多了解。了解歷史和承傳歷史很重要,而口述歷史是要靠人去記錄和承傳。」
文﹕李佩雯
圖﹕陳淑安、受訪者提供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