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珠三角PM2.5濃度達標 環保部當典型 稱治霾改進明顯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12日 06:35
2016年03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昨日舉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記者會,霧霾問題依然最受關注。環保部長陳吉寧表示,去年珠三角整個區域全年的PM2.5濃度達標,但同時又強調,珠三角中還有一些城市並未達標,今後幾年是否可以穩定達標仍待觀察。


昨日記者會第一個問題即與霧霾治理有關。今年全國「兩會」前幾日一直霧霾,PM2.5濃度多次超過警戒線,隨後大風吹過才終於露出「兩會藍」。陳吉寧就笑言:「今天天很好,我以為記者問的第一個問題不會是和大氣有關。」


90年代始研治污取得成果

陳吉寧將珠三角全年PM2.5達標作為「典型」,以示治污信心,「像跳高一樣,我們在一個重點地區終於達標了,終於摸到了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陳吉寧稱,由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學術界開始系統研究珠三角的污染問題,之後作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加大污染治理,用10幾年的時間取得今日的成績。


74城市PM2.5濃度降14.1%

陳又將最近幾年中國PM2.5降低的情况,與世界各國在此發展時期的同類情况作對比,表示在經濟社會及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取得這樣的進步是很少有的」。據悉,去年內地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55微克,較前年下降14.1%。


陳吉寧指出,優良天數、重污染天數、全年的PM2.5濃度3項指標「都在發生積極的變化……能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改進趨勢」,此外,美國NASA衛星也觀測到中國東部和中部地區顆粒物有所降低。


陳吉寧還以中國治理酸雨問題為例,表明治理霧霾「我們也會做得好,我們的發展也會更綠色」。他說,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有30%左右的面積受酸雨影響,目前已下降至不足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一次性污染物也「解決得比較好」。


防治土壤污染計劃將實施

被問到中國煤炭消費前景時,陳吉寧表示,中國的大氣污染問題很大程度上由燃煤造成;中國也在大力推進使用清潔煤炭,將對解決霧霾問題帶來積極的影響。


對於備受關注的土壤污染問題,陳吉寧稱,被稱為「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計劃自2013年開始,已修改50多次,環保部3次徵求省市區和地方的意見,5次徵求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意見,目前文稿已經基本成熟,下一步將按程序報批後就可以實施。


而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大氣十條」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已分別於2013年6月和2015年2月實施。


明報兩會採訪組 北京報道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