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高鐵香港段工程追加撥款,昨日財委會在泛民議員喧鬧聲中草草通過,再一次上演立法會近年議事生態由少數暴力開始、以多數暴力結束的惡性循環。目前立法會的景况,是議會政治最惡質的形態,今次高鐵工程追加撥款的鬥爭,不會是最後一次,若泛民陣營政治掛帥的路線持續下去,立法會議事生態不會好轉,內耗空轉將加劇,香港出現崩壞沉淪局面的可能,已經不能排除。
高鐵撥款草草通過
泛民拉布意在鬥爭
財委會審議這項追加撥款,已經超過24個小時,泛民議員以提問方式「拉布」,阻撓議案表決。高鐵工程巨額超支和延期完工,港鐵管理不善、政府監督不力,理應負責的港鐵高層管理人員不單未受懲處,還可以得到豐厚「黃金握手」逍遙而去等等,對於這些情况,大多數人都不滿。不過,社會要面對一個現實,就是高鐵工程已經完成接近八成,若未獲追加撥款,無論是暫時停工或永久停工,都要承受巨大損失,只要從理性審視追加撥款,權衡輕重,財委會除了通過撥款之外,看不到還有其他選擇。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一項調查,55%受訪市民贊成通過追加撥款,不贊成的有36%,贊成原因主要是高鐵工程已經完成大半,中止工程將十分浪費。這是市民的主流意向,聲稱代表民意泛民議員卻要拉倒追加撥款,設若這是泛民議員真正目的,而非為搶眼球而「做騷」,則他們在此事上背離了多數民意。昨日議案通過之後,泛民議員的說法除了指摘制度暴力,就是鑽程序牛角尖,說這說那,至於拖垮工程而招致的損失,卻避而不談。從另一個角度觀察,追加撥款在泛民議員沒有參與下表決而通過,對他們一些人或許正中下懷,因為既保住抗爭的光環,高鐵工程不致因為「拉布」的擦槍走火而搞出個「大頭佛」,然後他們可以大駡政府,說什麼表決無效,研究提出司法覆核推翻撥款,云云,繼續「騷」下去。
立法會的「拉布」,已非針對個別事項,而是任何議題,即使只有少數激進議員不遂意,都會成為「拉布」藉口。現在,立法會全體會議、財委會會議、工務委員會和人事編制委員會等會議都有「拉布」。另外,以往只是少數激進議員「拉布」,由去年度立法會後期審議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到本年度復會之後,全體泛民議員都參與對付政府,不出席全體會議,不斷提出點算法定人數等,蓄意製造流會;他們除了針對特首梁振英,部分激進議員還利用議員平台「反共」,可以說,目前立法會的情况,並非「拉布」阻礙政府施政那麼簡單,而是有更深層次政治意涵和目的,十分複雜。
內耗空轉議事失效
市民反思選舉民主
泛民議員為他們的全面激化,有一個核心論述,主要認為泛民在議會外代表多數民意,但是議會結構不公平,使他們的多數在議會內成為少數,受制於多數暴力,公義得不到彰顯。他們說的是事實。本港政治體制畸形,權力結構失衡,向既得利益者傾斜,這個由港英年代開始而特區承繼的體制,確實不公平,只是在可見的將來,看不到畸形體制有理順的可能,然則是否體制不改,泛民議員就維持對政府全面開戰的格局,繼續在議會施行少數暴力,利用議事規則的漏洞癱瘓議事、拖垮施政?本港政治生態,泛民陣營仍然有龐大政治能量,設若他們認定愈激進愈能贏取政治利益,則不排除他們繼續現行路線,甚或手法變本加厲,屆時議會少數暴力與多數暴力纏鬥不絕,折射在整體社會的代價將難以估量。
以往,許多人認為只要立法會、行政長官全面開放普選,香港的管治問題就可以解決,不過,證諸近年立法會議事惡質化,少數議員就可以癱瘓議事,而立法會分區議席的比例代表制,他們只要取悅少數偏激取態選民,就可以取得議席,繼續在議會搞破壞。目前的情况,使不少市民對「選舉萬能」,可以帶來民主政治的憧憬,感到沮喪,開始反思和質疑,若這種對選舉、民主失去信心的氛圍擴散開去,對爭取民主、建立公平合理的政治體制,絕無好處。
我們期望市民不要對選舉民主失去信心,應該繼續爭取下去。或許可以這樣說:目前本港政治生態是「理性迷失」,政壇上充斥着情緒化和意氣用事,以香港社會的文明程度,大家要相信這種情况不可能永續下去,理性總會有回歸之日;因此,大家對於選舉、民主,仍然應該有信心,只要「理性拯救民主」意念逐漸在社會上匯集成流,則目前的躁動只是插曲而已。另外,期望泛民陣營認知市民的理性必將回歸,應該肩負領導責任,帶動大家走向平和的民主體制和生活,而非把香港推向崩壞沉淪之路。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