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亦文:俞正聲的「雙周座談會」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09日 06:35
2016年03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張德江:少數激進分子製造暴亂 稱一國兩制「國家需要」不會改變〉,這是3月5日《明報》的頭版頭條新聞。「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與港澳政協委員會面時,提到……」這是該文章的第一句。為什麼全國人大委員長與港澳政協委員會面,而不是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熟悉中央權力運作人士都知道,張德江是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7名中共政治局常委中主管中央對港事務,在中共黨內體制上順理成章。


「年委員、季常委、月主席」,這是外界對政協委員、政協常委,以及政協主席、副主席參與政協活動的形象比喻。意思是委員每年出席一次大會,政協常委們每個季度召開一次常委會,政協主席、副主席每個月有一個主席會議。當然,政協委員還有一些專題調研,這屬於另當別論。


46次雙周座談會 俞正聲次次到場

內地《南方周末》在今年全國政協開幕當日,即3月3日頭版及A3版發表題為〈全國政協重啟「雙周座談」這三年〉長文,講述2013年10月至今,全國政協共召開46次雙周座談會,具體時間是相隔一周後的周四下午。讀了這篇文章,查閱全國政協網站,46次雙周座談會,內容涉及霧霾治理、化解過剩產能、「一帶一路」等廣泛議題,不過沒有涉及港澳台事務。參加者包括全國政協相關委員會的委員、提交過相關提案的政協委員,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身為政協主席的俞正聲次次到場。為使非中共人士有更多的參與機會,組織者特別制定中共政協委員不得超過30%,即每次會議20名左右參加者中,中共黨員不超過6至7人。


這個比例與政協的功能有直接關係。全國政協現有主席、副主席22名,21名副主席中(原有23名副主席,後令計劃及蘇榮下台),非中共人士11名。作為立法機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13名副委員長中,中共人士8名,明顯多於非中共人士。


《南方周末》的文章介紹,政協雙周座談會源於1950年由當時一批認同中共政治綱領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發起的時事政治座談會,因每兩周舉行一次,故獲得「雙周座談會」和「神仙會」的稱謂。隨着形勢變化,這個會議由定期改為不定期,終於在舉辦了114期後,於文革停止。


俞正聲在1980年代曾經是中共政壇一顆耀眼的政治明星。曾為趙紫陽智囊、「六四」後流亡海外的陳一諮在其回憶錄中記述說: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曾向他當面介紹這名「氣度不凡」的人物,並稱其是未來總理的棟樑之才。


1984年鄧樸方創辦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其後親任理事長,俞正聲為副理事長。俞正聲1985年轉赴山東煙台,在他任煙台市長時開啟住房制度貨幣化之先河,頗受全國矚目。2013年3月2日,新華社播發即將出任全國政協主席的俞正聲與即將離任的全國政協副主席鄧樸方在政協預備會結束時,兩人在主席台相互禮讓的圖片。


「必須使社會協商對話形成制度,及時地、暢通地、準確地做到下情上達、上情下達、彼此溝通、互相理解。」這是1987年召開的中共十三大政治報告中關於政治協商的表述。據曾任鮑彤秘書的吳偉轉述,趙紫陽曾在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說:對話雖然麻煩些,但是搞通了就能取得群眾的支持,平時麻煩一些不至於出了事不可收拾,不然就會有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形式出來。


消失的「協商對話」

不知是否與「六四」事件中學生要求與政府「對話」有關,「協商對話」之後從官方的術語中消失。1949年後的60餘年中,圍繞「協商」兩字發生多次變化:從1950年代初期的「政治協商」,到1980年代中期的「協商對話」,到2000年後的「協商民主」,每次調整都伴隨着意境的改變。


順帶一提的是,俞正聲除去全國政協主席,還主管中央少數民族事務。2013年以來,他先後到四川甘孜、甘肅甘南、四川阿壩、雲南迪慶等西藏之外的藏族聚集區考察。2009年至2014年3月,中國境內先後有130多名藏人自焚,其中多發生在四川阿壩。之後自焚事件明顯下降,從公開信息看不到官方政策與自焚事件減少之間的關聯。


明年中共召開十九大,年已72歲的俞正聲將告別政壇,較他年輕一歲的張德江也將離任,下屆全國政協主席將是誰?政協雙周會是否得以延續?香港可能更為關心的是,兩年後誰將接替張德江,主掌中共對香港事務?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