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國良:三管齊下 根治中國經濟問題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07日 06:35
2016年03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有一條關於統計學教授的報道,述說他利用與友人開發的研究賭博的電腦程式,成功運用於香港賽事上,並在2011年至2013年三個馬季內獲利5600萬元(報道中沒有提及本金是多少),讓人咋舌。由於筆者的工作背景關係,不少好友同仁都「飛鴿傳書」把事件告之在下,有朋友更不放過機會,揶揄一下小弟,說筆者為什麼不多花點努力去研發這些必勝方法呢?當下一時語塞,問世間真的有必勝的方法嗎?世上聰明人何其多,利用不同的分析,也許可以找出在一段時間內適用的方法,但如果當中的好處慢慢被更多人發現後,所採取的方法便會漸漸失效,屆時,可能又需要再花時間去尋找下一個方法了。我想投資方法也是一樣,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不可以單憑一種一成不變的方法去戰勝市場。


就像最近的市場行情,有不少投資者以1月份基礎建設相關貸款起動起來作為利好的信號,去努力追捧相關股票,彷彿2008/09年的刺激方案重臨一樣,我想可能今次會有點捉錯用神了。


一成不變 難敵投資市場

首先,當年面對的是全球金融危機,當時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叫人難以估計,所以以政府政策的金融手段去刺激內部經濟,以中和外圍負面影響是一個當時可取的選擇;而現在中國經濟面對的一些難題,跟當時的局勢不一,况且,當年刺激方案雖緩和了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卻不是沒有代價的。之後衍生出來的一些問題,如過多的地方政府債務以至資金錯配,亦是今天中國經濟面對那些難題的部分原因。因此,比較難令人相信這樣的政策規模會再上演多一次。


雖然筆者不同意刺激方案重臨一說,但卻不代表筆者對後市看得悲觀。正如前文提及,自2014年四季度,中國的利率已下跌了1.5%,所以,2016年之始,初見減息金融政策所期待達到的經濟效應,但在現今的經濟形勢下,單憑一種金融政策是不足以扭轉局面,因此,要趁金融政策的好影響逐步浮現之際,加強推出在供應方面以及需求方面相對應的政策,方可有實質根本的效果。因為,這樣三管齊下,才可以根治中國面前的經濟難題。


趁寬鬆政策利好 加強理順供應

在過去以至未來一段時間,大家會看到更多在供應層面上「下工夫」的一些措施。事實上,這些方法都叫所涉的公司和員工難受,但從資本未來有效的配置上考慮,卻是有勇氣去跨前一步的表現。


當資金配置與供應層面得以理順後,如上周所述,政府可以在稅務財政的安排上作出調整,個人可支配的消費可因而得到釋放,那麼,下游需求不足的問題亦可以得以紓緩,讓供應面調整過後的企業可以在合理的資本回報率上經營,屆時,上市公司的估值還會持續低迷嗎?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