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祥﹕十三五的「新經濟」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07日 06:35
2016年03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六公布政府工作報告,並提交了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國大陸雖然放棄了計劃經濟,但仍然以5年計劃作為發展目標。按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期間經濟年平均增長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經濟總量將超過90萬億元。GDP 增幅6.5% 雖然是26年來新低,但十三五的重點已不在高速增長,而是要「加快發展新經濟」。


所謂「新經濟」,是以科技和制度創新推動經濟持續增長,有別於過往投入大量資源和資本、以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模式。「新經濟」的概念,是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在「新經濟」之前,習李政府已提出「新常態」之說,即中國大陸由高速增長的年代,開始轉型進入增幅放慢、經濟結構將不斷調整的新階段,拉動增長的三頭馬車之中,亦會由過去主要依靠出口、投資,轉為未來以消費帶動。


轉為消費帶動經濟增長

在十三五規劃內,經濟發展的策略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科技創新、一帶一路、供應側改革。科技創新方面,中國政府會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壯大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一帶一路方面,主要是在國際產能合作上希望實現新突破,解決大陸的產能過剩問題。供應側改革沒有在十三五規劃中詳細闡述,但政府財政預算明年將有2萬億元赤字,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減稅,令收入減少所致。減稅令企業保留更多資源,激發企業的活力,是供應側的「標準」做法。


很明顯,上面幾項策略都不是短期可以見成效的,在取得成績前,甚至可能會有一段陣痛期,因為「舊經濟」時代的低技術、高資源損耗等效益偏低的企業,將無可避免要受淘汰,情形一如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當年的國企改革,在見到成效之前,大批國企倒閉、大量工人下崗,社會上經常出現工人爭權益的衝突。


先建基層保障制度 緩社會矛盾

當年搞國企改革,中國政府先建立了一套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令下崗工人可保住生計,減少衝突升級的機會。在當前「新經濟」政策的環境下,政府同樣要提供一個紓緩社會矛盾的方案,重點在解決貧富差距過大,保障「新經濟」轉型過程中未必能得益的低收入階層。兩會前夕,《人民日報》在2月4日發表的文章〈一些貧者從暫時貧困走向跨代貧窮〉,揭示了目前大陸兩極化的嚴重情况。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