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社交網絡的設計被指只有利「瘋傳」、不利深入討論,但網絡連結力量卻難以被取代。美國近年不少人思考如何將這力量轉化成促進社會正面變革的力量。他們抱着一個理想對話的願景,針對現有網絡生態的弊病開發新一代社交網絡,盼推動討論交流之餘,亦望憑網民群策群力辨真假。
明報記者 林康琪
埃及廣場革命推動者古奈姆(Wael Ghonim)設立了討論平台Parlio,它跟facebook討論的最大分別是,就算一些「惹火」題目,例如「『伊斯蘭國』算伊斯蘭嗎?」Parlio的用戶雖然觀點迥異,但仍保持禮貌。古奈姆十分強調文明(civility)的重要,他向本報說﹕「打從一開始,我們就希望建立一個文明有禮、深思熟慮及互相了解的文化。」
強調網絡文明 推動深入討論
古奈姆稱,其團隊現時集中確立平台文化及完善技術,希望平台今年底全面開放時能夠維持現時的質素。他相信,透過改善社交網絡的「獎勵機制」可望改善網絡生態,促進真正的討論。他在Parlio討論社交網絡現行的獎勵機制時批評,社交網絡重量不重質,例如太重視有多少「讚好」和有多少「轉發」,卻不重視內容質素。他相信,改變機制可以影響網民的行為。他以Twitter的經驗為例,Twitter推出「followed by」,讓人可以檢視一名用戶受到什麼人關注,這一選項推出後,亦令他開始不再以「有多少人關注」來決定一名用戶是否有意思,而是視乎關注他的是什麼人。
沈旭暉:如何用取決於如何建規範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也向本報指出,網絡和現實社會其實一樣,怎樣使用視乎怎樣建構規範。他指出,社交網絡例如facebook的設定是鼓勵簡單表態、然後「瘋傳」(go viral),要促進理性討論並不容易,「但現實世界在特定時間也經常出現民粹主義,最後始終物極必反,這在網絡社會也是存在的」。他又說﹕「網絡可愛之處是每人都有能力建構屬於自己的群組,所以理性聲音其實也有空間釋放,只是技術上如何操作,就要與時並進。」
退役美軍佩特斯(John Pettus)也在開發新的社交媒體促進討論。Parlio強調「文明」,佩特斯則感於謠言滿天飛令網絡討論難以進行,嘗試以事實核查(fact-checking)為本開發社交平台Fiskkit,希望借助數據分析辨別文章好壞,令網民有途徑核實網絡資訊。
防網謠 退役美軍倡辨別事實平台
佩特斯向本報憶述,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看到候選人陣營經常在電視或報章發表一些不實言論,感到惱怒,尤其在互聯網世界,不少不實言論只要簡單Google一下便可以揭穿。「雖然很多議題都不確定或有爭議,但一定有方法讓我們設底線,分辨真假並指出論據顯然的邏輯錯誤。」
美國博客界2000年代初開始流行「 Fisking」,在個人網誌整篇引述知名作者或傳媒報道,然後逐段逐句反駁。佩特斯自言受著名博客沙利文(Andrew Sullivan)啟發,開發Fiskkit平台,讓網民可像沙利文一樣點評文章,網民評點所產生的數據,可以實時為文章作客觀的「品質檢定」。
Fiskkit仍在測試階段,由於用戶數量不多,評點數量未足以產決定性的數據,因此平台上對文章質素提供肯定判斷的比例較小。佩特斯強調,系統對文章的檢定必須要得到統計學支持,「當一篇文章得到愈多用戶點評,系統判斷便愈準確」。
佩特斯坦承其願景「非常理想主義」,「我不會說這是容易的!」但他相信很多人在意網絡文章的質素,因此這類服務有需求。他說﹕「我們相信,將討論變成有條理的數據並加以分析,為讀者提供洞見,是社交網絡的未來。」
明報記者 林康琪
埃及廣場革命推動者古奈姆(Wael Ghonim)設立了討論平台Parlio,它跟facebook討論的最大分別是,就算一些「惹火」題目,例如「『伊斯蘭國』算伊斯蘭嗎?」Parlio的用戶雖然觀點迥異,但仍保持禮貌。古奈姆十分強調文明(civility)的重要,他向本報說﹕「打從一開始,我們就希望建立一個文明有禮、深思熟慮及互相了解的文化。」
強調網絡文明 推動深入討論
古奈姆稱,其團隊現時集中確立平台文化及完善技術,希望平台今年底全面開放時能夠維持現時的質素。他相信,透過改善社交網絡的「獎勵機制」可望改善網絡生態,促進真正的討論。他在Parlio討論社交網絡現行的獎勵機制時批評,社交網絡重量不重質,例如太重視有多少「讚好」和有多少「轉發」,卻不重視內容質素。他相信,改變機制可以影響網民的行為。他以Twitter的經驗為例,Twitter推出「followed by」,讓人可以檢視一名用戶受到什麼人關注,這一選項推出後,亦令他開始不再以「有多少人關注」來決定一名用戶是否有意思,而是視乎關注他的是什麼人。
沈旭暉:如何用取決於如何建規範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也向本報指出,網絡和現實社會其實一樣,怎樣使用視乎怎樣建構規範。他指出,社交網絡例如facebook的設定是鼓勵簡單表態、然後「瘋傳」(go viral),要促進理性討論並不容易,「但現實世界在特定時間也經常出現民粹主義,最後始終物極必反,這在網絡社會也是存在的」。他又說﹕「網絡可愛之處是每人都有能力建構屬於自己的群組,所以理性聲音其實也有空間釋放,只是技術上如何操作,就要與時並進。」
退役美軍佩特斯(John Pettus)也在開發新的社交媒體促進討論。Parlio強調「文明」,佩特斯則感於謠言滿天飛令網絡討論難以進行,嘗試以事實核查(fact-checking)為本開發社交平台Fiskkit,希望借助數據分析辨別文章好壞,令網民有途徑核實網絡資訊。
防網謠 退役美軍倡辨別事實平台
佩特斯向本報憶述,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看到候選人陣營經常在電視或報章發表一些不實言論,感到惱怒,尤其在互聯網世界,不少不實言論只要簡單Google一下便可以揭穿。「雖然很多議題都不確定或有爭議,但一定有方法讓我們設底線,分辨真假並指出論據顯然的邏輯錯誤。」
美國博客界2000年代初開始流行「 Fisking」,在個人網誌整篇引述知名作者或傳媒報道,然後逐段逐句反駁。佩特斯自言受著名博客沙利文(Andrew Sullivan)啟發,開發Fiskkit平台,讓網民可像沙利文一樣點評文章,網民評點所產生的數據,可以實時為文章作客觀的「品質檢定」。
Fiskkit仍在測試階段,由於用戶數量不多,評點數量未足以產決定性的數據,因此平台上對文章質素提供肯定判斷的比例較小。佩特斯強調,系統對文章的檢定必須要得到統計學支持,「當一篇文章得到愈多用戶點評,系統判斷便愈準確」。
佩特斯坦承其願景「非常理想主義」,「我不會說這是容易的!」但他相信很多人在意網絡文章的質素,因此這類服務有需求。他說﹕「我們相信,將討論變成有條理的數據並加以分析,為讀者提供洞見,是社交網絡的未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