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日升295點,收報19407點,成交金額669億元。人行降準,市場初時反應都相當審慎,中港股市早段升幅都不大,甚至曾經下跌,午後A股在鐵礦石、銅等商品價格強勢帶動下愈升愈有,港股亦受惠。人行行長周小川在G20會議上,表明仍有很大空間提高居民按揭貸款佔比,這跟1年前《人民日報》指4000點只是牛市起步點有異曲同工之妙,各路人馬都盡力捕捉這波泡沫的好處。有趣的是,港股這邊內房勢頭並不特別強勢,反而是一些後周期的水泥、鋼鐵、有色金屬等卻大放異彩,多已回到2月高位。筆者覺得新興市場狀况是改善了,博低殘的高啤打值是一場音樂椅遊戲,高風險高回報,若自問不夠快狠準,寧願買些優質股坐等市况回暖的升浪。
內地降準往績多數高開低走,甚至倒跌、大跌,汲取教訓後今回降準大家都審慎,連高開也沒有,初段更曾短暫倒跌。但始終一來降準有點意外,二來也確實紓緩了流動性壓力,內地樓市火爆現象又有蔓延之勢,從京滬深3市向二線擴散開去。開發商資金不斷回籠,理論上總得找出路,故水泥、鋼鐵、有色等板塊甚強勢,鞍鋼(0347)升10%。究竟是平淡倉還是風險胃納上升並不重要,當大家看到市况在改善,買盤也一路出現。惟成交額仍只有669億元,氣氛並不算熾熱。
大摩調查 受訪者最看好醫藥股
大摩每月進行的全球投資調查發現,受訪者對MSCI中國股票指數未來12個月的回報預期,由1月份的負1.7%改善至2月份的零回報。這算不上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但至少市場的信心穩定下來,不再是極端看淡、金融危機快將出現的狀態。受訪者又認為最大的上升催化劑是經濟企穩回升,惟剛公布的官方PMI和財新PMI終值均遜預期,最看好的板塊為醫藥,最悲觀依然是金融。
調查反映信心回穩,在低殘估值下,一有利好消息市場反應也較大。中央去年已力撐樓市,減息、降準、降首付、取消限購、允許外資買房,最新則有減稅降費,政策明顯傾向二套房、改善型住房等,樓市銷售也一直回暖,一二線甚至部分三線城市表現不俗,但春節後樓市轉趨火爆,上海樓價按年急升50%,而中山、蘇州兩個二線城市的按月升幅,竟然較深圳更凌厲,可見星星之火開始燎原。
內房首期不足 中介場外高息配資
筆者認為,重點其實是中央擺出最具公信力的周小川出來為樓市背書,表明要在此加槓桿。背後原理就是槓桿轉移,引誘民眾都買房去,開發商就甩身,連同整個上游產業連都可以成功去槓桿,達到全國總槓桿平穩而結構優化。這個策略去年在股市身上嘗試了,結果如何大家都知,那在樓市身上使用又如何呢?
從內地媒體的報道,一線及強二線城市的樓價都動輒數百萬,京滬深更已跟香港、東京、紐約等城市看齊了。以當地真正的剛需民眾入息中位數尚不足每月萬元,依然能夠萬人空巷地搶購樓房,背後肯定是槓桿再槓桿。例如首付都已降至20%了,但民眾很可能還是付不起,一些中介金融便提供場外高息配資,令民眾能以10%甚或5%便能上車,捕捉中央背書的樓市升浪;中介再把貸款組合成理財產品,將風險轉嫁;銀行又成功貸款獲取生息資產。只要樓市不斷上升,各參與者皆大歡喜。
高追大升股 只可短炒
這是否似曾相識?沒錯,就是中小創股份瘋漲的背後原理。樓市是否如此筆者不知,但去年政策不斷放寬,除了深圳特別凌厲外也未見爆上,反倒是中央貨幣政策全面轉向,1月份新增貸款及社融激增,樓市立即全國性開車,春節過後更分流股市的資金,將A股也榨乾了,聲稱絕不輕言降準的人行亦要跪低。樓市升勢顯然是槓桿上的牛市,有水就有得升,並且愈吸愈多,國策由全民創新、萬眾創業變成全國民眾齊炒房。
中國再找到加槓桿的對象、再平衡的方法,股市短線有力再上。觀乎內房升勢一般,大家都追炒商品資源建材,筆者認為是反彈而非反轉,進取者可高追大升股,得就持有唔得就走別打算去分析,但一般散戶宜買優質藍籌,升勢雖慢,但波動性較低,不會動輒就跌20%、30%。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內地降準往績多數高開低走,甚至倒跌、大跌,汲取教訓後今回降準大家都審慎,連高開也沒有,初段更曾短暫倒跌。但始終一來降準有點意外,二來也確實紓緩了流動性壓力,內地樓市火爆現象又有蔓延之勢,從京滬深3市向二線擴散開去。開發商資金不斷回籠,理論上總得找出路,故水泥、鋼鐵、有色等板塊甚強勢,鞍鋼(0347)升10%。究竟是平淡倉還是風險胃納上升並不重要,當大家看到市况在改善,買盤也一路出現。惟成交額仍只有669億元,氣氛並不算熾熱。
大摩調查 受訪者最看好醫藥股
大摩每月進行的全球投資調查發現,受訪者對MSCI中國股票指數未來12個月的回報預期,由1月份的負1.7%改善至2月份的零回報。這算不上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但至少市場的信心穩定下來,不再是極端看淡、金融危機快將出現的狀態。受訪者又認為最大的上升催化劑是經濟企穩回升,惟剛公布的官方PMI和財新PMI終值均遜預期,最看好的板塊為醫藥,最悲觀依然是金融。
調查反映信心回穩,在低殘估值下,一有利好消息市場反應也較大。中央去年已力撐樓市,減息、降準、降首付、取消限購、允許外資買房,最新則有減稅降費,政策明顯傾向二套房、改善型住房等,樓市銷售也一直回暖,一二線甚至部分三線城市表現不俗,但春節後樓市轉趨火爆,上海樓價按年急升50%,而中山、蘇州兩個二線城市的按月升幅,竟然較深圳更凌厲,可見星星之火開始燎原。
內房首期不足 中介場外高息配資
筆者認為,重點其實是中央擺出最具公信力的周小川出來為樓市背書,表明要在此加槓桿。背後原理就是槓桿轉移,引誘民眾都買房去,開發商就甩身,連同整個上游產業連都可以成功去槓桿,達到全國總槓桿平穩而結構優化。這個策略去年在股市身上嘗試了,結果如何大家都知,那在樓市身上使用又如何呢?
從內地媒體的報道,一線及強二線城市的樓價都動輒數百萬,京滬深更已跟香港、東京、紐約等城市看齊了。以當地真正的剛需民眾入息中位數尚不足每月萬元,依然能夠萬人空巷地搶購樓房,背後肯定是槓桿再槓桿。例如首付都已降至20%了,但民眾很可能還是付不起,一些中介金融便提供場外高息配資,令民眾能以10%甚或5%便能上車,捕捉中央背書的樓市升浪;中介再把貸款組合成理財產品,將風險轉嫁;銀行又成功貸款獲取生息資產。只要樓市不斷上升,各參與者皆大歡喜。
高追大升股 只可短炒
這是否似曾相識?沒錯,就是中小創股份瘋漲的背後原理。樓市是否如此筆者不知,但去年政策不斷放寬,除了深圳特別凌厲外也未見爆上,反倒是中央貨幣政策全面轉向,1月份新增貸款及社融激增,樓市立即全國性開車,春節過後更分流股市的資金,將A股也榨乾了,聲稱絕不輕言降準的人行亦要跪低。樓市升勢顯然是槓桿上的牛市,有水就有得升,並且愈吸愈多,國策由全民創新、萬眾創業變成全國民眾齊炒房。
中國再找到加槓桿的對象、再平衡的方法,股市短線有力再上。觀乎內房升勢一般,大家都追炒商品資源建材,筆者認為是反彈而非反轉,進取者可高追大升股,得就持有唔得就走別打算去分析,但一般散戶宜買優質藍籌,升勢雖慢,但波動性較低,不會動輒就跌20%、30%。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