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蘇樂恩﹕抽新iBond 只宜等收息 專家料上市後升幅有限長青網文章

2016年03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3月01日 06:35
2016年03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三財政預算案公布發行第六批零售通脹掛鈎債券(iBond),但日前於上海閉幕的G20財長峰會得出今年全球經濟復蘇難達預期的共識,香港經濟恐怕難以獨善其身,今批iBond派息率亦預料難及往年。康宏理財林正宏預期今批iBond上市後價格升幅有限,但仍然會錄得超額認購。香港投資者學會創辦人譚紹興則認為,iBond仍然值得購買,上市後價格若升至約106元,不妨選擇獲利回吐。目前香港大市普遍估值低廉,專家建議可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企業債券、高息股或指數基金。


iBond既然名為零售通脹掛鈎債券,一般理解其回報應該和香港的通脹率相若,根據政府第五次發行iBond的通函,iBond的票面息率計算分定息及浮息兩種:定息為1厘,浮息則根據政府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最近6個月按年變動率的平均值,以兩者之間較高者為準。換言之,即使在經濟放緩的情况下,甚至當香港過去6個月CPI按年錄得通縮,投資者仍然可享1厘利息。


抗通脹功能仍在 料超額認購

從散戶投資者的角度看,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助理聯席董事林正宏表示,iBond息率或隨息率下降,但派息與通脹率掛鈎的情况下,投資為資金抗通脹的功能其實並沒有削弱,預計首輪仍然會錄得超額認購。


林正宏提醒打算抽iBond的市民,「政府通常希望讓市民每人有一手iBond,如果你想增加買iBond的成功機率,以不同人的名義各自抽一手嘅成功機率會比一個人認購10手的機率大」。他又稱,抽iBond與抽新股形式類似,但iBond認購反應熱烈,一個人抽到兩手或更多的機會很微,沒有必要「抽10手博兩手」。他認為,iBond作為保本穩健投資仍然吸引,但利息下降的預期下,債券一上市價格升值幅度不大,建議市民成功認購iBond的話可「坐定定收息」,持有至贖回。


香港投資者學會創辦人譚紹興亦同意iBond仍然是吸引的投資,認為1厘的回報看似微不足道,但在風雨飄搖的投資環境下,香港政府信貸評級優良,加上iBond作為投資產品風險幾乎接近零,回報亦是由政府支出,「現在iBond二手市場買大概105元,計返息率約有兩厘多,回報比其他香港政府發行的債券更高。目前市面上無太多類似的投資產品,好多基金都會選擇買iBond」。


譚紹興﹕買盈富更可取

他表示,不少在二手市場中購買iBond的是機構投資者,因為多國央行實施負利率,購買與美元掛鈎的港元iBond能夠避免匯率大幅波動,同時鎖定資金回報,以資金避險工具而言非常吸引。他看好新一輪iBond反應預料仍然熱烈,散戶可考慮當債券價格升至106元時「換馬」至其他投資產品。譚紹興表稱:「目前港股市場處於低位,市盈率只有大約8倍,息率達4.5厘,恒指ETF盈富基金(2800)其實好值得考慮。」他表示,部分本地地產股利息回報理想,但在樓價或大跌的陰霾下折讓達四成至五成,目前亦是入市好時機。


此外,林正宏表示,每人一般只能夠獲派一手1萬元的iBond,如果從二手市場購買,利息回報已大部分反映在價格當中,對散戶而言並不划算。


高息股選港燈煤氣

至於高息股方面,林正宏表示要提防「假高息」股。以銀行股為例,由於股價大跌,某些銀行股的股息率高達7厘、8厘,但比率是以去年派息除以今天的股價,在股價大幅滑落的情况下,今年派息恐怕不及往年,所謂高息亦不能兌現。如果有興趣買高息股,他建議投資者選擇港燈(2638)、煤氣(0003)等收入穩定、有良好高派息記錄的公用企業。


本地藍籌企債收息兼保本

另外,他認為高息股及指數基金價格波幅較大,以收息保本為目的的投資者可選擇本地大藍籌企業的債券,息率大約可達4厘厘至5厘,但年期可能比iBond的3年稍長。


而房託的風險介乎投資級別債券與高息股之間,林正宏誌為,如果以保本及賺息為目的,領展(0823)目前的價格已反映零售業的不明朗因素,長線投資者可考慮買入。


明報記者

[蘇樂恩 理財專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