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濼生﹕全民養老金 寧取「全數支付」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29日 21:35
2016年02月29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筆者早於1980年代已提出類似「全民養老金學者方案」的計劃,認為對每個老人家提供起碼的收入保障基本生活,可以給社會上每一個人心中的安穩。我主張養老金應惠及全民,因為惠及全民的養老金操作簡單,毋須入息和資產審查,可省卻不少行政開支。惠及全民的養老金表面上為政府帶來沉重負擔,但富人雖受惠,稅款卻仍是從富人來。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然而,「全民養老金學者方案」採隨收隨支形式運作,其可持續性是致命弱點。


學者方案除了由強積金勞資雙方供款中的5%,分一半為新計劃注資外,建議政府一次過注入1000億元的種子基金,並建議盈利超過1000萬的企業每年繳納的利得稅額外增加1.9%注入計劃。倡議者認為如此計劃便可持續。


我們有什麼理由相信計劃的可持續性呢?

學者方案 世紀大賭博

倡議者按政府2015年9月份人口推算2015至2064年的老人人口及勞動力人口推算,認為到2062年開支會超過收入93.5億元,但有關赤字隨着長者人數下降而減少,至2064年赤字減至91.2億元,全民養老金的結餘仍有1682億元。黃洪教授稱:若政府的人口政策有效,勞動力人口數字將較政府的預算為高,全民養老金將會有更高的結餘。所以不會出現「爆煲」的情况。


我看完學者方案的設計和其提供的數字,還是覺得這是一場世紀大賭博。事實上我們真的不知道二、三十年後香港人會多長壽;也真不知到時香港的勞動人口有多少。


我們當然希望香港繁榮穩定,有很多盈利豐厚的企業進港駐港,有很多人才選擇香港發展他們的事業。但如果企業人才溜走,人口老化持續,「爆煲」的可能不容抹煞。


我更擔心的是:學者方案視大企業為最佳開刀的對象。隨着民粹主義抬頭,3500元很容易被視作極不足夠。由3500元加到5000元不難,大企業再多加點稅便行。香港對大企業的吸引力下降,又或者他們的盈利能力下降,到時如何是好?


「隨收隨支」國家均臨改革壓力

舉目全球,行隨收隨支退休保障方案的國家,近年都面對改革的壓力。西歐國家如法國和瑞典都已面對沉重壓力要改革;南歐國家如希臘和葡萄牙就更不在話下。


我們可以考慮補助窮人的退休金供款,但無論如何養老金的設計都要寧取「全數支付」、即未雨綢繆形式的融資方案。


嶺南大學兼任教授

[何濼生 濼觀天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