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G20上海會議中國釋出四大信號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29日 06:35
2016年02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20國集團(G20)財長、央行行長會議上周末在上海舉行之際,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大派「定心丸」。從總理李克強、央行行長周小川到財政部長樓繼偉,3人輪番向外界信心喊話,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國也不會參與競爭性貶值來增強出口能力,中國的對外支付能力目前沒有值得擔心的地方。這種信心喊話的實質效用如何仍有待觀察,但至少對外傳遞了四大信號。


貨幣政策首言偏寬鬆

促增長之情溢於言表

今年的G20峰會9月將於西子湖畔的杭州舉行,這是中國首度舉辦G20峰會,本來是中國展示經濟成就以及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一個絕佳機會。但從去年以來,中國經濟形勢下滑態勢明顯,全年經濟增長多年來首度跌破7%,令外界對中國經濟看法負面,甚至在今次上海會議召開前夕,A股和人民幣匯價仍雙雙下跌,更加重了國際的悲觀情緒,令全球市場進一步波動。因此,重新獲得中國政府改革和促進經濟增長的保證,澄清人民幣貶值的疑慮,就成了這次G20上海會議新的主題。


一是央行首次明確,內地的貨幣政策目前處於「穩健略偏寬鬆」的狀態。對於可能的經濟下行風險,目前中國仍有一貨幣政策空間和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這是內地近年首度對貨幣政策的「穩健」一詞作出重大調整,意味着今年中國仍存在進一步定向「放水」的機會。


財政部長樓繼偉在會上表示,「中國目前還有財政空間,今年赤字率會進一步擴大。」他說,在經濟比較蕭條階段,如果有空間,要先選擇帶有擴張性、見效快的措施,如簡化行政審批、針對性減稅、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等。


2015年中國財政的赤字率是2.3%,有央行官員更提出,未來一段時期,可將中國財政赤字率提升到4%以上。可見當局「促增長」心情之殷切,而這與今次上海會議公報提出的2018年前爭取經濟增長率額外增加兩個百分點的精神相符。即將召開的「兩會」上,對今年經濟增長目標作怎樣部署更值得留意。


反省監管與調控手法

矢言不用貶值促出口

二是罕有地檢討了內地的金融監管方式和調控手法。周小川承認,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在危機中也有一些不令人滿意的表現,特別是2015年內地金融市場出現的一些動盪也促使當局反思金融監管體制需要做出調整,目前此問題已處在研究階段。


在談到央行去年8.11匯改的推出時機時,周小川表示,雖然並非所有的事情事先都能夠預見到,但也承認「任何政策的制定出台,包括改革政策的出台,確實應該精心設計,事先最好能夠把各種情况都顧及到」,並指今後在政策制定和效果模擬時「需要更加小心」。


人們注意到,在上海會議前夕,中國證監會撤換了主席。這些表態和舉措都可被解讀為當局對去年股市和匯市的連串應對失措有所反省,有助恢復外界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三是重申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決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開幕式上的視頻致辭中表示,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周小川也重申中國歷來反對競爭性貶值,反對用貶值贏得出口競爭力。而去年中國貨物貿易的順差近6000億美元,所以不會用參與競爭性貶值來增強出口能力。


承諾推進改革不動搖

債務樓市仍疑慮未消

相較之下,歐元區和日本的量化寬鬆,主要是為放鬆內部的貨幣環境,同時也壓低本國貨幣匯率,更顯示出只實行貨幣擴張政策而不配合財政擴張政策,可能會引發所謂競爭性貶值,是以鄰為壑。而且效果遞減,今次會議公報也指這條路已走到盡頭。


至於中國外匯儲備的劇減,周小川也保證,保持中國的對外支付能力「目前沒有值得擔心的地方」。為保持外匯儲備處於合理正常水平,主要是確保宏觀經濟政策正確,使不平衡因素走向平衡。


中國在今次上海會議釋放的第四個信號就是改革。今次會議公報的重點之一,就是強調各國經濟的結構改革。李克強在開幕致辭中就表示,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將為中國金融市場穩定運行提供堅實的支撐。承諾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樓繼偉則表示,愈晚進行結構性改革,空間可能愈小,不能等到站在懸崖邊上再改革。周小川亦表示對改革不能夠縮手縮腳,有的還是要果斷地推行。這顯示高層似已達成共識,對推進改革的決心並未因經濟狀况的波動而動搖。


不過,在官方的上述承諾面前,人們仍有一些疑慮未能打消,如中國在擴大赤字刺激經濟的同時,如何避免債務危機?如何避免重蹈4萬億「放水」遺下的惡果?在去庫存中又如何避免樓市泡沫與槓桿率升高的問題?都是外界仍在觀望的問題。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