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給區議員的地圖﹕聯和墟興於發展,也恐亡於發展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28日 06:35
2016年02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水石湖墟與粉嶺聯和墟,是新界北兩個主要墟市。前者現過於繁華,為通往深圳要點及水貨客佔領區。聯和墟,尚幸能保持既熱鬧又寧靜的鄉村特質。按陳國成《香港地區史研究之三.粉嶺》指出,聯和墟市於1951年開幕經營,可通往上水、沙頭角及大埔三區,給村民做農產品買賣,補給生活所需。墟市早期,生活百貨、飲食消閒、電影院及酒吧等娛樂場所一應俱全,此社區經濟模式沿用至今。聯和墟內街食肆選擇甚豐,有多間茶餐廳、打冷舖、日本料理、泰國菜、素食店、糖水店,及自家經營小食店。聯發街與聯昌街有多間建築材料舖及車行,又有幾間五金廢紙回收店;酒吧、機舖、寵物店、文具店、美容時裝、金舖大押、銀行或財務借貸公司等,應有盡有。


收購農地 趕絕村民

發展無罪,聯和墟的繁盛實因發展而來,惟十分重要的是,其方向一直以惠及村民與居民為本。因而,居民生活模式經年不變,粉嶺北一帶農業與村落安然無恙。然而,2002年,新街市落成取代原有墟市,帝庭軒、御庭軒及綠悠軒入伙,開始改變區內生態。馬屎埔與綠悠軒只有一街之隔,高樓大廈阻擋日光,中斷地下水,直接影響部分馬屎埔農地。新界北發展(與深圳接壤)想法,地產商似乎早聞樓梯響,多年來為求收購農地趕絕村民,無所不用其極!村民口中的「鬼屋」,實是只有幾層無水無電無窗的空殼屋,荒廢多年至今。發展惡獸摩拳擦掌,鄉村將來可面目全非。


2015年,逸峰與瓏山一號落成,聯和墟旋即有變。多間店舖消失,如歷史悠久的和豐百貨、雀仔舖及茶餐廳;部分或須另覓地方經營,如一家腸粉店及一家雜貨士多。此外,幾條內街竟有多達二十間地產舖,數字還未計算海聯廣場、榮輝榮福中心及新街市商場內的。聯和墟舊街市空地,正大興土木,將來如何,不禁令人憂心。另一邊廂,北區臨時農產品批發市場牽起抗議管理手法多時,至今仍沒得到幫助。本地圖剛繪成,才得悉村民聯署關注麻笏河改建為高速公路,不想在公路旁食塵一事。此相信為新界北發展前奏,筆者不得不動手更改地圖。


老村民被迫遷

發展背後,原來不是帶來生活便利,煩擾與不安無日無之。聯盛街與聯昌街中間的後巷,住有一佝僂婆婆。她與一頭狗為伴,凌晨時分會在海聯廣場的麥當勞外等候紙皮。可是,筆者已有一段時間沒見到她。前陣子,有一老村民在新街市問路,她說她一直在村,卻被迫遷,現在不懂得坐車回房署安排的中轉屋。原有鄉鎮社區,能容讓不同階層及不同生活模式的人安居,形勢不再,區議員在劇變中唯唯諾諾。聯和墟的將來,恐消亡於所謂的發展之中。


策劃_程展緯

創作_阿三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