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自小讀中文,老師教授他她牠它的分別,他、她和牠皆有生命,物件是「死物」,要用「它」。
對了,物件沒有生命,掉在地上也不痛,隨着物質愈豐盛,丟一件過氣物品,更加不痛、不癢。
又因為我們不滿足,商家製造更多,我們丟棄更多。回到爸媽年代,物品總是更長壽。
跟戴曉峰(Ken)逛一轉超市揀水煲,林林總總,有得保溫又有陶瓷內膽,甚至有遠紅外線功能,唯獨找不到老家用了多年的不鏽鋼舊款水煲(水滾會beepbeep作響那種),想不到這位後生仔竟然說:「不鏽鋼那個先至係好嘢呀。」
皆因他看到「它」的生命力,水煲只是用來煲水,愈多功能可能更易壞,部件亦未必有得配,沒法修理。他開了一個名為「一物一生」的專頁,貼文教路認識物品設計,揀選長壽物品貼士。 係喎,只是用嚟煲水,要咁多功能做乜?
魔鬼在細節 摸清產品設計
一件物品,有沒有可能用一生?
問身邊朋友購物標準,歸納到幾個要點,「睇價錢」、「靚唔靚」、「有無用」。如果只考慮這幾點,很可能不斷地製造垃圾而不自知,不懂得揀,不了解自己,物品壽命可能短得可憐。
Ken畢業於中大物理學系,曾從事產品測試,自稱從小就性格奄尖,「現在回想,應該是希望精益求精」。跟他到超市的家品部走一轉,短短20米的距離,談了個多小時,每一樣貨品,他也有看法,能摸清產品設計好壞,提出的問題大家可能忽略。
眼前的日式木筷子,材料較天然,感覺比膠筷子安全,細心留意,很多木筷子也塗上聚氨酯(Polyurethane,PU)塗層,用來提高筷子耐用度,也防止筷子發霉。Ken:「加了塗層的木筷子,日常飲食使用沒問題,如果用來打邊爐或炸物,未必能抵受如此高溫。有時以為一件東西的物料是A,但原來是A+B,不是說A+B錯,但起碼我們要知道。」
Ken認為,購買產品前要留意它的細節,他舉的例子多不勝數,例如買鑊時,避免選擇手柄連接鑊身位置鍋釘是外露設計,因為會藏污。
不耐用原因 使用不當
常用的食物盒,用了一段時間,或出現不再密實,甚至塑膠熱融的問題,這可能是因為產品設計不良,又可能是因為我們使用不當。「購買任何物品,要先了解自己用途,以食物盒為例,會不會用來加熱?每種材質或塑膠的受熱程度不同,正確使用才不會令它損壞。至於密實程度,有些膠蓋會設有一條軟膠邊,有助防漏,可獨立拆出來清洗的會更好。如果膠蓋和盒都是硬膠,會有兩種可能性出現,若要兩者緊緊合實,合實程度可能打開也有困難才能避免漏湯,又或是其中一個輕微變形,便難以合實,所以購買時要想清楚用來裝什麼。」買食物盒也有學問,但好多時我們未了解產品,就做了一個消費決定。
買前三思 減浪費
去年底,他在臉書設立「一物一生」專頁,希望人了解自己,了解物品的設計,然後作出好的選擇,減少浪費,讓地球喘息。
關心環保,與他曾在本地農場當過十四天農夫有關,「那時住在田中的小屋,一打開門已經是田,有很多雀鳥,和大自然很接近。身在田中,覺得人很渺小,生活不需太多物質都很開心。有時我們的心態很功利,下十粒種子,便希望十粒也發芽,而且能茁壯成長。在工業模式中,用機器生產,投放多少,便生產多少,但大自然並不是這樣,種子未能發芽是很自然的事,但大自然沒有浪費,這些種子會被其他物種食了,是一個循環。」
喜歡設計的Ken,發現身邊很多產品設計未如理想,沒有深思熟慮,所以早前毅然辭工,正尋找關於設計的工作,希望一物,可以用一生。
臉書:www.facebook.com/belongingsandlife(「一物一生」)
文﹕李佩雯
圖﹕劉焌陶、李佩雯、網上圖片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對了,物件沒有生命,掉在地上也不痛,隨着物質愈豐盛,丟一件過氣物品,更加不痛、不癢。
又因為我們不滿足,商家製造更多,我們丟棄更多。回到爸媽年代,物品總是更長壽。
跟戴曉峰(Ken)逛一轉超市揀水煲,林林總總,有得保溫又有陶瓷內膽,甚至有遠紅外線功能,唯獨找不到老家用了多年的不鏽鋼舊款水煲(水滾會beepbeep作響那種),想不到這位後生仔竟然說:「不鏽鋼那個先至係好嘢呀。」
皆因他看到「它」的生命力,水煲只是用來煲水,愈多功能可能更易壞,部件亦未必有得配,沒法修理。他開了一個名為「一物一生」的專頁,貼文教路認識物品設計,揀選長壽物品貼士。 係喎,只是用嚟煲水,要咁多功能做乜?
魔鬼在細節 摸清產品設計
一件物品,有沒有可能用一生?
問身邊朋友購物標準,歸納到幾個要點,「睇價錢」、「靚唔靚」、「有無用」。如果只考慮這幾點,很可能不斷地製造垃圾而不自知,不懂得揀,不了解自己,物品壽命可能短得可憐。
Ken畢業於中大物理學系,曾從事產品測試,自稱從小就性格奄尖,「現在回想,應該是希望精益求精」。跟他到超市的家品部走一轉,短短20米的距離,談了個多小時,每一樣貨品,他也有看法,能摸清產品設計好壞,提出的問題大家可能忽略。
眼前的日式木筷子,材料較天然,感覺比膠筷子安全,細心留意,很多木筷子也塗上聚氨酯(Polyurethane,PU)塗層,用來提高筷子耐用度,也防止筷子發霉。Ken:「加了塗層的木筷子,日常飲食使用沒問題,如果用來打邊爐或炸物,未必能抵受如此高溫。有時以為一件東西的物料是A,但原來是A+B,不是說A+B錯,但起碼我們要知道。」
Ken認為,購買產品前要留意它的細節,他舉的例子多不勝數,例如買鑊時,避免選擇手柄連接鑊身位置鍋釘是外露設計,因為會藏污。
不耐用原因 使用不當
常用的食物盒,用了一段時間,或出現不再密實,甚至塑膠熱融的問題,這可能是因為產品設計不良,又可能是因為我們使用不當。「購買任何物品,要先了解自己用途,以食物盒為例,會不會用來加熱?每種材質或塑膠的受熱程度不同,正確使用才不會令它損壞。至於密實程度,有些膠蓋會設有一條軟膠邊,有助防漏,可獨立拆出來清洗的會更好。如果膠蓋和盒都是硬膠,會有兩種可能性出現,若要兩者緊緊合實,合實程度可能打開也有困難才能避免漏湯,又或是其中一個輕微變形,便難以合實,所以購買時要想清楚用來裝什麼。」買食物盒也有學問,但好多時我們未了解產品,就做了一個消費決定。
買前三思 減浪費
去年底,他在臉書設立「一物一生」專頁,希望人了解自己,了解物品的設計,然後作出好的選擇,減少浪費,讓地球喘息。
關心環保,與他曾在本地農場當過十四天農夫有關,「那時住在田中的小屋,一打開門已經是田,有很多雀鳥,和大自然很接近。身在田中,覺得人很渺小,生活不需太多物質都很開心。有時我們的心態很功利,下十粒種子,便希望十粒也發芽,而且能茁壯成長。在工業模式中,用機器生產,投放多少,便生產多少,但大自然並不是這樣,種子未能發芽是很自然的事,但大自然沒有浪費,這些種子會被其他物種食了,是一個循環。」
喜歡設計的Ken,發現身邊很多產品設計未如理想,沒有深思熟慮,所以早前毅然辭工,正尋找關於設計的工作,希望一物,可以用一生。
臉書:www.facebook.com/belongingsandlife(「一物一生」)
文﹕李佩雯
圖﹕劉焌陶、李佩雯、網上圖片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