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財爺公布預算案,大多數市民都關注派多少「糖」,而周三公布的預算案,計及各式稅務及差餉寬免,以至支援多個行業和扶助中小企的支出,涉及金額約388億元。那算多還是少?根據法巴的計算,388億大概等同來年預計GDP總額的1.5%,較上個財政年度的佔1.4%輕微增加0.1個百分點,卻只及2011/12年度逾3%的一半左右(圖1),反映今個預算案派糖算是克制。
財爺曾俊華經常強調為香港理財要審慎,而去年香港GDP年增長為2.4%,而因應環球和中國經濟疲軟,估計今年香港GDP會降至1%至2%,當預計經濟轉差,以財爺性格,自然更不敢使大。雖然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結餘高達8600億元,不過根據野村的研究,香港財政儲備結餘多年來與香港住宅樓價走勢關係密切(圖2),即樓市好,財政儲備便會增加,反之則會減少。何解?
野村作出解釋,皆因香港的GDP約25%與地產活動(包括建築、物業及財務等)有關,而香港政府收入,更有30%和物業及土地有關,且香港銀行借貸同樣有約30%和地產有關。而大家都知道,香港樓價在去年9月已見頂,迄今私人住宅樓價平均已跌逾一成,若樓市跌勢持續,勢將影響政府的收入(包括賣地和稅收)以至財政儲備,會否因此影響往後政府派糖的能力,值得關注。
地產活動佔比高牽動政府收入
事實上,香港近期已相繼有政府推出的住宅地皮流標,又或以10年來的低價成交,來年就算政府推出的住宅地皮不減,收入也可能要打折扣。或許,這便解釋了為財政預算案後公布新一年的賣地計劃,將推出8幅商業/商貿地,涉及576.9萬方呎寫字樓樓面,較本年度已推的商業地樓面多出近7倍,當中單是中環美利道多層停車場大樓,市場估計項目市值約56億至86億元,最高估值每呎樓面地價2萬元。如上述的商業地皮能全數順利售出,則就算住宅地皮的賣地或補地價收入減少,仍可幫補庫房不少。
怕人幣貶值中資搶港商廈
政府現在推出大量商業地,其實也是好時機,皆因近期中資不斷大手吸納香港商廈,繼早前恒大地產(3333)作價125億元向華置(0127)購入灣仔美國萬通大廈,光大控股(0165)等也剛公布以100億元向爪哇(0251)買入灣仔大新金融中心,那如上述的中環美利道罕有商業地王,應不愁沒有買家以好價承接。
為何中資這麼喜歡來港買商廈?這應和人民幣在近月調整以前,曾長年升值有關。萊坊國際一項研究指出,英國首都倫敦的商業物業價格,若以英鎊計,自2007年初至去年底升值了約28%,但若以人民幣計價,因期內人民幣對英鎊大幅升值,價格反而較2007年初有19%的折讓(圖3)!
最近人民幣貶值,但與數年前比仍在高位,則若中資機構預計人民幣會持續貶值的話,聰明的做法自然是趕快將人民幣換成外幣,然後買境外資產(香港商廈項目或會是他們重要選項)。
當然,中資湧港買商廈,對商廈業主有利,因資產價格和可以收的租金也會水漲船高。然而,對於做生意的商戶來說,租金上升,便等於增加經營成本,而根據國際物業顧問仲量聯行的統計,截至今年1月,香港頂級寫字樓的租務成本(租金加額外成本)為平均每年每平方呎262美元 (每月每平方呎約170港元),為全球之冠,第二位則為倫敦,平均每年每平方呎240美元,而北京排名第三位,因全球商業企業正在此地快速擴張,租務成本也高達每年每平方呎199美元(圖4)。
政府推商業地遏租金提升競爭力
香港商廈租用成本全球最高,或反映香港營商的競爭力高,但過高的租金,也會反過來削弱香港的競爭力。政府來年大增商業地供應,可說既為神功,也為弟子,因供應增加而遏抑商廈租金狂升,會有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樓市解碼]
財爺曾俊華經常強調為香港理財要審慎,而去年香港GDP年增長為2.4%,而因應環球和中國經濟疲軟,估計今年香港GDP會降至1%至2%,當預計經濟轉差,以財爺性格,自然更不敢使大。雖然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結餘高達8600億元,不過根據野村的研究,香港財政儲備結餘多年來與香港住宅樓價走勢關係密切(圖2),即樓市好,財政儲備便會增加,反之則會減少。何解?
野村作出解釋,皆因香港的GDP約25%與地產活動(包括建築、物業及財務等)有關,而香港政府收入,更有30%和物業及土地有關,且香港銀行借貸同樣有約30%和地產有關。而大家都知道,香港樓價在去年9月已見頂,迄今私人住宅樓價平均已跌逾一成,若樓市跌勢持續,勢將影響政府的收入(包括賣地和稅收)以至財政儲備,會否因此影響往後政府派糖的能力,值得關注。
地產活動佔比高牽動政府收入
事實上,香港近期已相繼有政府推出的住宅地皮流標,又或以10年來的低價成交,來年就算政府推出的住宅地皮不減,收入也可能要打折扣。或許,這便解釋了為財政預算案後公布新一年的賣地計劃,將推出8幅商業/商貿地,涉及576.9萬方呎寫字樓樓面,較本年度已推的商業地樓面多出近7倍,當中單是中環美利道多層停車場大樓,市場估計項目市值約56億至86億元,最高估值每呎樓面地價2萬元。如上述的商業地皮能全數順利售出,則就算住宅地皮的賣地或補地價收入減少,仍可幫補庫房不少。
怕人幣貶值中資搶港商廈
政府現在推出大量商業地,其實也是好時機,皆因近期中資不斷大手吸納香港商廈,繼早前恒大地產(3333)作價125億元向華置(0127)購入灣仔美國萬通大廈,光大控股(0165)等也剛公布以100億元向爪哇(0251)買入灣仔大新金融中心,那如上述的中環美利道罕有商業地王,應不愁沒有買家以好價承接。
為何中資這麼喜歡來港買商廈?這應和人民幣在近月調整以前,曾長年升值有關。萊坊國際一項研究指出,英國首都倫敦的商業物業價格,若以英鎊計,自2007年初至去年底升值了約28%,但若以人民幣計價,因期內人民幣對英鎊大幅升值,價格反而較2007年初有19%的折讓(圖3)!
最近人民幣貶值,但與數年前比仍在高位,則若中資機構預計人民幣會持續貶值的話,聰明的做法自然是趕快將人民幣換成外幣,然後買境外資產(香港商廈項目或會是他們重要選項)。
當然,中資湧港買商廈,對商廈業主有利,因資產價格和可以收的租金也會水漲船高。然而,對於做生意的商戶來說,租金上升,便等於增加經營成本,而根據國際物業顧問仲量聯行的統計,截至今年1月,香港頂級寫字樓的租務成本(租金加額外成本)為平均每年每平方呎262美元 (每月每平方呎約170港元),為全球之冠,第二位則為倫敦,平均每年每平方呎240美元,而北京排名第三位,因全球商業企業正在此地快速擴張,租務成本也高達每年每平方呎199美元(圖4)。
政府推商業地遏租金提升競爭力
香港商廈租用成本全球最高,或反映香港營商的競爭力高,但過高的租金,也會反過來削弱香港的競爭力。政府來年大增商業地供應,可說既為神功,也為弟子,因供應增加而遏抑商廈租金狂升,會有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明報記者
[陸振球 樓市解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