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健吾:洪流中往事前塵無背影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27日 06:35
2016年02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曾俊華在他的《財政預算案》中,引用了一句歌詞:「曾踏遍刺腳的彎路」,是蘇芮的《憑著愛》,是電影《群龍戲鳳》的主題曲。司長當然很識做,做了很多功課:說《群龍戲鳳》電影談什麼大家都不記得,但歌就流傳很久,連作曲人,作詞人的名字,以及有誰翻唱過,他都知道。他知道,原來這一首歌,曾經被林一峰二汶兄妹以及C Allstar翻唱過。


這麼一着,彷彿令人覺得曾俊華好像轉了性:幾年前,大家才吐槽他,中產是應該飲咖啡、看法國電影。這麼高高在上的中產財爺,忽然轉口味在聽廢青至愛C Allstar。更有趣的是,很多為曾司長拍手叫好的議員們,大概應該都不知道,C Allstar林一峰或林二汶在做什麼吧?


C Allstar是不是「本土」樂隊?

C Allstar開始的時候,是一隊獨立樂隊,對,是現在很多歌手覺得很珍而重之,而且非常「在乎」的身分:獨立身分。他們做的《八十後時代曲》、《我們的電車上》,一向都是「本土情懷」的作品。而最近一張大碟《生於斯》,就更加是本土情懷的爆發。只是,可惜的是,在他們的流行曲歷史中,最爆的一首單曲《天梯》,是說一個大陸愛情故事。他們也曾經出過一首單曲,叫《切膚之痛》,有人認為那是一首「為簡體字辯護」的歌。


所以,C Allstar是不是一隊很「本土」的樂隊呢?這是一個大家都覺得說穿了很尷尬的問題:成員之中有3個是香港人,一個不是。製作團隊中,有人有加拿大護照,這又是不是很本土呢?看你喜不喜歡他們了吧。喜歡他們的人就會跟你說:「對,他們的作品很本土。像《生於斯》、《八十後時代曲》、《別讓小島沉沒》,都是一些為香港人打氣的歌。」但不喜歡他們的人,都會說他們是「維穩組合」,幫簡體字辯護,為「地獄鬼國」的情侶歌功頌德云云。


本土思潮出現 政府想如何應對?

官場流傳,曾司長認識的年輕歌手不多,C Allstar是其中一隊,而且聽說也蠻喜歡他們的。這也許跟C Allstar是娛樂圈長輩之選不無關係。你想想,顧嘉煇跟C Allstar有什麼接點?煇哥的慈善演唱會,為什麼會有他們做嘉賓呢?這一點怎麼想也不會有連繫的。如果曾司長真的有留意過林一峰、林二汶以及C Allstar,不知道他又知不知道,林一峰搞了一個叫「音樂蜂」的眾籌網站,希望給一些獨立(對,很多歌手現在珍而重之的身分)歌手及樂隊搞表演和出唱片呢?司長在科學園給科技發展的年輕人開辦公室,獨立樂隊、歌手們又有沒有辦法有「地方」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呢?眾籌的法例、科技支援等等,司長又會不會考慮一下呢?如果他有留意C Allstar,又不知道司長有沒有聽過C Allstar的最新唱片,有一首歌,叫《后會無期》,他們的監製說,這一首歌,是一首講述「戀殖」的歌,而歌詞是說:


匆匆一生走過半世是成就

愛過痛過歸於土中甘願承受

自來受自來救似毒咒

美夢要醒何來內疚

事過人離後

事過人離後,本土思潮冒起,司長,我們「回歸」19年,終於都去殖了。本土思潮出現,政府想如何應對呢?是搞簡體電視台、簡體字教育、普通話教育,由英殖變中殖嗎?抑或是讓本土思潮更健康的發展,讓年輕人再一次感受,「家是香港」的真正意義?


歌仔,人人都可以引用。你用「鄺俊宇體」或「健吾收音機體」(引歌詞說故事)的寫作法寫財政預算案,讀給那些讀書不多、不理網事的立法會議員聽,他們也許會覺得像發現新大陸。但我們這一代,早就有千迴萬轉的九千多個關於本土和去殖的問題,在等一些有腦、有心、有膽的官員回應。司長,你聽到嗎?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