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領展(前稱領匯)營運屋邨街市的方式,已經改變了為居民生活提供配套服務的屬性,成為盈利為上的地產項目。領展出售旗下商場或外判管理模式之後,居民買餸難、買貴餸的情况變本加厲,屋邨街市已經偏離了應有角色和作用,一些手法除了在道德層面值得商榷之外,是否符合法例規定,也引起關注。屋邨街市如潑出去的水,不可能回收,衍生的問題涉及數以十萬計基層家庭的菜籃子,政府因此有責任為當年賣斷屋邨街市權益的錯誤政策,尋求補救措施。若政府放之任之或處理不善,這就有可能成為另一個社會矛盾焦點,甚或是下一個「反霸權」的抗爭戰場。
承包商涉攤檔營運
或會出現變相壟斷
2014年開始,領展分幾批出售一些商場,有炒家接手;在領展和炒家都追求利潤最大化之下,這類屋邨街市的功能迅速改變。以華貴邨為例,再過數日,街市檔位就會清空,未知炒家有什麼打算,2萬多居民則要到華富邨或香港仔,才可以購買食材和其他生活用品。屋邨長者比率高,部分已經行動不便,情况對他們構成的困擾,顯而易見。
除了出售商場街市,近年領展以外判方式引入第三方管理,同樣是裝修之後大幅加租。屋邨原本小本經營的家庭式商舖,被迫退出,引入的商號要售賣高價貨品,才可以在高租金之下生存,結果當然是居民埋單。另外,外判街市攤檔的營運模式,按已知情况更值得關注。近年,傳媒一再報道,領展外判管理的街市,一些攤檔與承包商關係密切,甚至街市內售賣同類貨品的攤檔,幕後老闆同屬承包商旗下,分別掛上不同招牌而已;至於原來的街市攤檔,則已離場或結業。近期,屯門良景邨、青衣長發邨街市的紛爭,都與外判有關,說明屋邨街市外判紛爭,並非孤立事件。
承包商負責管理街市,應該是球證角色,現在卻直接參與攤檔營運,等於既是球證,也是球員,這樣的街市生態難以公平合理。另外,街市同一類攤檔都與承包商有關,有構成壟斷之嫌,使人懷疑可能出現合謀定價操作,對居民不利。還有是部分外判商場街市的肉檔和魚檔無牌經營,它們售賣的魚、肉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關乎居民健康,現在的外判制度和操作,未能提供讓人有信心的安全保證。
領展以街市由承包商管理為由,暗示沒有直接責任,只表示已要求租約須符合法例規定和領有相應牌照,云云。其實,當年領展買斷房委會旗下約百個屋邨街市,社會的期望是街市可擺脫官僚桎梏而活化,為居民提供更好服務,因此對領展而言,履行基本社會責任與賺取利潤,應該同等重要。不過,12年實踐證明,領展未能處理好這兩方面平衡,近年的賣產與外判,顯示領展的角色和街市功能進一步異化,屋邨街市未能顧及基層居民利益。目前領展市值約1200億元,這些年就企業發展而言像個巨人,不過從道德層面審視卻非如此。
是否涉及合謀定價
競委會須介入調查
屋邨街市出現的異化和扭曲情况,從法律層面審視,領展並無需要承擔的責任。不過,在承包商層面,領展仍有責任,它應該嚴格要求承包商只做管理工作,不能介入攤檔營運和排擠其他小商販。這是在屋邨街市已經成為潑出去的水之後,領展坐擁生金蛋的鵝之餘,對基層市民應該負起的責任。另外,承包商和部分攤檔的關係,是否有牴觸競爭法之嫌,競爭事務委員會應該關注並介入調查,確保基層居民在屋邨街市獲得公平合理對待。
領展旗下街市,佔全港公共街市約四成,涉及以百萬計基層市民。按領展目前的營運模式,居民獲得的街市服務難望改善,領展與承包商的追逐利潤本質,居民的菜籃子困境只會惡化。這個關乎千家萬戶的問題,由政府造成,社會部分怨懟與此有關,所以政府須承擔責任,構思辦法方案解決這個問題。政府應該做一個全港公共屋邨的街市調查,了解邨內是否可騰挪出空間,闢作街市設施,或是研究在幾個相鄰屋邨之間發展中心街市等,讓居民在附近就可以獲得合理公平的街市服務。任何社會,菜籃子都是頭等大事,社會總體安和樂利都與此有關;現在屋邨居民的菜籃子生態,不單關乎居民的肚皮,也與整體社會氛圍息息相關,政府必須為政策失誤而使居民面對的不公平,做補救措施。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