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譚新強﹕慎防蘋果成中美間「政治足球」 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23日 06:35
2016年02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蘋果總裁Tim Cook堅拒法庭命令,不願幫助FBI把一部屬於San Bernardino(美國加州聖貝納迪諾市)恐襲案中殺手的 iPhone 5c(用iOS 8) 拆解密碼。首先值得一讚的當然是蘋果的encryption(加密)技術,連FBI 都難到了,但亦有專家(如John Mcafee)說是因為FBI 的解密技術落後。


但為什麼 Tim Cook 寧冒包庇「恐怖分子」,危害國人的嚴重罪名,都不願意跟美國政府合作呢?表面上蘋果是在捍衛顧客的「digital privacy」(數碼私隱),Tim Cook 更聲稱這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這論點是否道德高地很難判斷,但在這「後斯諾登」世代,確得到不少網民的支持。連對手 Google 都表態支持(可能因為 Android 也在發展加密操作系統)。


在這案上,蘋果可說是在「drawing a line in the sand」(孤注一擲)。蘋果馬上申請法庭上訴, Tim Cook 有可能被判藐視法庭,先坐牢數天。這可能亦非壞事,有助 Tim Cook 成為「數碼烈士」。


原來過去十年來,美國的執法機構已多次要求蘋果協助手機解碼,蘋果一直都很合作,提供技術支援。直至去年10月的某一宗紐約毒品案,蘋果突然拒絕再合作,此案仍待審判。自此白宮及 FBI 就等待機會再向蘋果施加壓力,而這San Bernardino恐襲案正是一個絕好機會。在美國政府眼中,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連蘋果都應難辭其咎。但蘋果還是大聲呼寃,指控政府假借反恐為名,這次索求的不止是一次過的解密,而是要求蘋果為政府發展一支「universal key」(全能解密鎖匙),等同幫每一部iPhone增設一道「security back door」(安全後門)。如是者,後果會非常嚴重,影響到全球所有用戶的私隱權。


政府施壓科技公司 冀獲用戶私隱

除法律外,其實公關層面上的「spin」(扭控)和公眾的「perception」(感知)更為重要。深諳如何利用傳媒力量的 Donald Trump 攻擊蘋果,呼籲國民杯葛蘋果產品,是否有效仍待觀察。但切勿小覷 Trump 的影響力,共和黨的提名已近囊中物,連登上總統寶座都是有可能的!反之希拉莉噤若寒蟬,暫絕口不提此案,明顯是因為個人電郵伺服器醜聞纏身,自身仍在被 FBI 調查中。


還有一點更值得留意的是政客及傳媒會否把此案「上綱上線」,指控蘋果拒絕合作的真正原因是為了保護其非常重要的中國業務──已是第二大市場,佔銷售25%,預計在2018年成為最大市場。早前《金融時報》已曾猜測蘋果擔心如協助美國政府設計此「universal key」,中國可能會限制甚或禁止蘋果在中國銷售產品。數年前 Cisco 就曾因被中方懷疑幫美國政府設計「 back door」之類的設施,而嚴重連累其中國業務。更嚴重的憂慮是如果蘋果能協助美國政府設計此「universal key」,那麼當中國政府提出同樣的要求時,蘋果該怎麼辦?如不合作,幾乎可以跟中國「say goodbye」,如合作,就肯定將在美國承受極大政治壓力。


雅虎爆料 股價大幅下挫

去年8月Tim Cook已曾因在開市期間,單獨發短訊給CNBC的 Jim Cramer 撑中國經濟及業務(並非公開發布消息),幾乎被美國證交會調查。最差的先例是多年前雅虎被美國指控協助中方調查某些用戶,雖完全符合中國法律,但最後導致一些人被捕。為此當時的 CEO 楊致遠於2007年11月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當眾向被捕者家人鞠躬道歉。在其後的短短3個月內,雅虎股價狂瀉四成(這是在海嘯前發生的)!


此時此刻,蘋果實在左右做人難。我認為短期內最好的妥協方法是跟FBI合作,但只限設計出一個一次過(信不信由你)的解密程式。但長遠來說,美、中、以至其他國家都必繼續在 cyberspace 上角力,而蘋果及 Google 等公司亦必繼續受到各方壓力。


(中環資產持有Google及雅虎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 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