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陸振球﹕放開眼界 海闊天空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22日 06:35
2016年02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零售和旅遊業不景,已是不爭事實,最大原因當然是內地訪港旅客大減。翻查統計數字,持單程證來港人數,也由2012年的5.21萬,逐年減至去年的只有3.83萬,累減達1.38萬人,減幅則為26%,看來除了已過了港人內地配偶及子女來港團聚的高峰期外,內地人希望來香港做香港人的意欲也在減弱之中。


曾幾何時,香港人曾戲稱內地來的新移民為阿燦,並往往嘲笑他們當中不少只懂來港攞福利,不事生產。但隨着內地經濟不斷發展,香港經濟增長卻在放慢,漸漸地香港人反而自嘲為「港燦」,而上述數字似在說出一個事實,當一些本土派還說要「驅蝗」的時候,內地人已沒大興趣來當「港燦」,諷刺之餘,也反映香港的吸引力在削弱。


經常有人說香港人再沒上流機會,所以對政府不滿,並指今個年初一的旺角衝突事件,便是市民發泄累積怨氣的體現。香港人真沒有好的發展機會嗎?不妨看看今年三部賀歲片在中港兩地的票房紀錄,收入最高的《美人魚》,票房已超過24億元,而隨後的《澳門風雲3》和《三打白骨精》,票房都已直逼10億元,而這三部片的主要投資者或導演,甚至演員都不乏香港人,這除了說明香港仍有不少人才,亦反映港人的發展空間,絕不可局限在這個小島之內!


投資亦是如此,筆者看到一些朋友,當香港樓價因扭曲的供應而不斷攀升,又或如去年憧憬北水南下而希望港股可長升長有,待形勢逆轉又或期望落空,樓價出現調整而港股大跌,便只懂惶恐而不知所措。其實,只要將目光放遠,用心發掘,國際市場仍有極多的投資機會。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 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