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又是看似不顯眼的導火線——無牌小販擺檔,意外觸發香港九七後最激烈的警民衝突。當晚全武行現場,正是澳門人平日的熱門去處,行街睇戲篤魚蛋,瞬間演化成掟磚開槍燒雜物。眾人不敢相信眼前畫面,第一反應是問香港「做乜咁亂」。
總之暴力就係唔啱?
旺角黑夜暫告段落,多數澳門人隔岸觀火,當中更多的是對示威者破口咒罵,拜年時節可謂火頭四伏。怎樣的資訊,種下怎樣的思想,他們一天到晚滑的是被淨化過的手機朋友圈,看的是新聞台「暴徒暴徒無限loop」,實無怪乎。基於歷史因素,澳門人對政治一向三緘其口。雨傘運動期間,此「禁忌」終有機會端上枱面,「藍絲」、「黃絲」當時各自歸邊,大氣電波鮮有爭論民主普選。但就結果論,雨傘運動確以失敗告終,而當年多數人停留在「警察——示威者」的二元思維,亦顯然未能對政治思辨產生延續和深化效果。這類框架看似有助複雜話題簡單化,或方便評論人同政客各打五十大板,惟同時複製了無意義的對立。
旺角衝突後,主流媒體一貫推波助瀾,大眾又再陷於其中,重彈雨傘老調,網絡流傳警察圍毆群眾或群眾追打警察的大量照片影片。有罵「黑警死全家」,有罵「把暴徒殺光」。警察開槍說是保護同袍,群眾掟磚說是對抗暴政。公說公有理,永遠不會有結論,更不可能分出勝負。事實是,雙方都有使用武力。但相較微觀警民之間的直接衝突,放大一點看,當權者和社會更應質問所謂暴力的根源為何——徹頭徹尾的制度問題,否則所謂暴亂,沒有最亂只有更亂。可以笑的話不會哭,有誰天生愛好暴力?多數澳門人、部分香港人的一句「總之暴力就係唔啱」似乎不無道理包冇死,但譴責背後卻往往無補於事。
澳門早就亂過
隔岸澳門,除了譴責譴責再譴責,還有譏諷和說教,對自家作為「半個解放區」和諧洋溢自鳴得意,老一輩喜歡告誡切勿「好學唔學學香港」。不過,若要講亂,澳門早就亂過,而且一直未有消失,只是暫且埋藏於膨脹的賭業之中,間歇性發作。人們或許善忘,香港九七前後,即將過渡的澳門已因各方勢力搶奪「尾啖湯」而腥風血雨,街頭追斬、縱火燒車、掃射巴士,連司警一哥座駕也遭遇炸彈襲擊。九九後經濟蕭條局面亦未見好轉,早於2000年7月2日已首次爆發由特區政府定性為「騷亂」的警民衝突,逾百失業工人上街,中途擅改路線欲闖市中心新馬路,其後向防暴警投擲石頭和竹竿,警方不單以水炮車驅散,還發射8枚催淚彈,是1966年「12.3」暴動以來的第一次。
工人運動的零星衝突往後時有發生,2007年的五一遊行,更有便衣警員在天橋底、人群中突然向天連開5槍,事件震驚中外,成了抗爭史上的集體記憶。不少澳門人聽見旺角年夜的兩槍,難免餘悸猶存,心有戚戚焉。舉凡澳門兩例,是為了說明這些過去,許多人都記得,只是更多的選擇迴避、遺忘,或者找些藉口輕輕帶過,諸如說服自己當時工人衝擊是因為沒工開沒飯吃因此比較值得寬恕云云。而當面對強權壓迫,不論是經濟或政治上的,又無法於體制內解決,其實並無哪裏的人先天比較溫馴,可以說懂得反抗是人的天性。
他朝君體也許相同
我看旺角衝突,有感澳門的幸運和可悲。幸運的是,澳門一路所得的政治權利和經濟財富,幾乎都是從天而降;可悲的是,當我們厭惡人家為爭論要用茄子還是馬鈴薯作配菜,而所謂添煩添亂之際,自己原來還停留在研究吃飯還是吃糞的階段。說好聽點是糊塗是福,說難聽點是自欺欺人。香港出事,澳門豈能獨善其身?觀乎北京和特區的態度,他朝君體也許相同啊!縱使政治劣勢可能無法逆轉,但願也能先知先覺,即使一天政權手起刀落,「港豬」、「澳豬」還是死得明白,坦然承受難堪的「共孽」。
作者是澳門專欄作家、社會運動者
總之暴力就係唔啱?
旺角黑夜暫告段落,多數澳門人隔岸觀火,當中更多的是對示威者破口咒罵,拜年時節可謂火頭四伏。怎樣的資訊,種下怎樣的思想,他們一天到晚滑的是被淨化過的手機朋友圈,看的是新聞台「暴徒暴徒無限loop」,實無怪乎。基於歷史因素,澳門人對政治一向三緘其口。雨傘運動期間,此「禁忌」終有機會端上枱面,「藍絲」、「黃絲」當時各自歸邊,大氣電波鮮有爭論民主普選。但就結果論,雨傘運動確以失敗告終,而當年多數人停留在「警察——示威者」的二元思維,亦顯然未能對政治思辨產生延續和深化效果。這類框架看似有助複雜話題簡單化,或方便評論人同政客各打五十大板,惟同時複製了無意義的對立。
旺角衝突後,主流媒體一貫推波助瀾,大眾又再陷於其中,重彈雨傘老調,網絡流傳警察圍毆群眾或群眾追打警察的大量照片影片。有罵「黑警死全家」,有罵「把暴徒殺光」。警察開槍說是保護同袍,群眾掟磚說是對抗暴政。公說公有理,永遠不會有結論,更不可能分出勝負。事實是,雙方都有使用武力。但相較微觀警民之間的直接衝突,放大一點看,當權者和社會更應質問所謂暴力的根源為何——徹頭徹尾的制度問題,否則所謂暴亂,沒有最亂只有更亂。可以笑的話不會哭,有誰天生愛好暴力?多數澳門人、部分香港人的一句「總之暴力就係唔啱」似乎不無道理包冇死,但譴責背後卻往往無補於事。
澳門早就亂過
隔岸澳門,除了譴責譴責再譴責,還有譏諷和說教,對自家作為「半個解放區」和諧洋溢自鳴得意,老一輩喜歡告誡切勿「好學唔學學香港」。不過,若要講亂,澳門早就亂過,而且一直未有消失,只是暫且埋藏於膨脹的賭業之中,間歇性發作。人們或許善忘,香港九七前後,即將過渡的澳門已因各方勢力搶奪「尾啖湯」而腥風血雨,街頭追斬、縱火燒車、掃射巴士,連司警一哥座駕也遭遇炸彈襲擊。九九後經濟蕭條局面亦未見好轉,早於2000年7月2日已首次爆發由特區政府定性為「騷亂」的警民衝突,逾百失業工人上街,中途擅改路線欲闖市中心新馬路,其後向防暴警投擲石頭和竹竿,警方不單以水炮車驅散,還發射8枚催淚彈,是1966年「12.3」暴動以來的第一次。
工人運動的零星衝突往後時有發生,2007年的五一遊行,更有便衣警員在天橋底、人群中突然向天連開5槍,事件震驚中外,成了抗爭史上的集體記憶。不少澳門人聽見旺角年夜的兩槍,難免餘悸猶存,心有戚戚焉。舉凡澳門兩例,是為了說明這些過去,許多人都記得,只是更多的選擇迴避、遺忘,或者找些藉口輕輕帶過,諸如說服自己當時工人衝擊是因為沒工開沒飯吃因此比較值得寬恕云云。而當面對強權壓迫,不論是經濟或政治上的,又無法於體制內解決,其實並無哪裏的人先天比較溫馴,可以說懂得反抗是人的天性。
他朝君體也許相同
我看旺角衝突,有感澳門的幸運和可悲。幸運的是,澳門一路所得的政治權利和經濟財富,幾乎都是從天而降;可悲的是,當我們厭惡人家為爭論要用茄子還是馬鈴薯作配菜,而所謂添煩添亂之際,自己原來還停留在研究吃飯還是吃糞的階段。說好聽點是糊塗是福,說難聽點是自欺欺人。香港出事,澳門豈能獨善其身?觀乎北京和特區的態度,他朝君體也許相同啊!縱使政治劣勢可能無法逆轉,但願也能先知先覺,即使一天政權手起刀落,「港豬」、「澳豬」還是死得明白,坦然承受難堪的「共孽」。
作者是澳門專欄作家、社會運動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