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校巡禮﹕培基小學兼重課本課外 發掘學生非學術潛能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16日 21:35
2016年02月16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沙田區有不少一線小學,當中位於火炭、自成一角的培基小學,無論在學術成績、課外活動及教師愛心幾方面都獲得家長一致讚好。為了發掘學生潛能,學校致力推行資優教育,除了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成為合作伙伴,更提供多種不同課外活動,學生無論學術抑或非學術範疇,才能也得以發揮。


家長不要誤會,培基並非一所專為資優學生而設的學校,但校方相信透過與不同的學術機構合作,例如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等,可以提升學生在不同方面的潛能。培基小學黃清江校長強調,他們所指的資優教育並不局限於學術,「傳統上大家認知的資優是指IQ達130以上,但培基除了按這個準則來界定學生才能,也會顧及他們在其他方面的長處。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幫助他們展現出來,所以學校會盡量為學生提供機會和課程」。


引入資優教育經驗

學校自2012年開始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合作,選派兩名教師短期借調往學苑擔任「外間借調老師」,接受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內部培訓、出席主題式工作坊、觀課及設計課程,教師其後更在學苑留任,教授由他們所設計的課程,對象是來自全港各校的資優學生。而兩名教師經過在學苑的親身體驗,更把教學經驗及方法帶回培基小學。


不同學習模式建構知識

黃清江校長說﹕「我們積極推行校本資優教育,老師可以把在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所學的技巧放入不同學科之中,重點培育學生高層次思維。課堂中,老師透過各種訓練方法如『合作學習』,提升學生思考及提問等能力。若學生能力高於水平,學校更會安排他們參與增潤課程,如潛能班或特別培訓班,讓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強項盡情發揮。」


課堂上,培基透過不同的學習模式幫助學生建構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少採用傳統「老師說,學生做」的模式。以中文科寫作為例,教師利用Brainstorm(腦激盪)的方法,先說出題目,學生會分成小組討論寫作內容、命題及要點等,然後教師會協助他們組合起來變成一篇文章。其次是採取「七何法」,教師會給學生一段短文,以比賽形式讓學生分組就相關內容作出質疑的提問,並以搶答方式提供圓滿答案,讓大家一同思考,以及學會如何豐富文章內容。


此外,培基亦特別重視學生的英語發展,一至六年級數學及科學科均以英語授課,中文科則以普通話授課。學校按發展目標及學生需要,於各科訂立校本課程,如中文科設有說話及寫作課程;英文方面,低年級設有拼音課,高年級為閱讀課;科學更設有空氣、聲、光、電和力學科探課程及與香港浸會大學合作的中藥課程。除了以科為單位,一至四年級學生更有跨科主題學習冊,五六年級有跨科專題研習日,務求令學生的學習更全面。


鼓勵學生自訂學習目標

除了知識傳授,黃校長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亦很重要,所以學校十分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製訂了「學習秘笈」,鼓勵學生自訂學習目標,然後按目標自擬時間表,再透過自學、寫筆記及從閱讀中學習等方法,提升學習的主動性。黃校長謂這種學習方式效果理想,歷年來學生升中派位結果均不錯,以2015年度為例,成功申請自行分配學位,或於統一派位獲派第一選擇,佔學校升中人數81.3%,大部分學生升往聯繫中學香港神託會培基書院,其次為浸信會呂明才中學、聖公會曾肇添中學及沙田崇真中學等區內著名英中。


專人指導課外活動

培基的課外活動多達五六十種,主要分為課後多元智能課程及學藝活動,課後多元智能課程方面,學校會與不同機構合作,由專人到校教授不同類型的學習班,包括體育項目、音樂舞蹈、智能創作等,部分活動更成績斐然,如去年曾有同學獲得全港小學校際劍擊比賽男子團體冠軍及香港國際武術節比賽長拳、槍術、刀術、器械冠軍等獎項。同時,學校會透過人才庫,由教師從人才庫名單中選出具潛能的學生參賽,並在某些比賽前,給參賽學生作特訓安排。


至於學藝活動主要由學校教師負責,於每個循環周Day F親自教導學生,學生亦可按個人興趣選擇參與,如男女童軍、合唱團、射擊、康樂棋及園藝等,希望學生能善用課餘時間培養興趣,豐富不同的學習經歷。


文﹕顏燕雯

圖﹕陳淑安、學校提供

■培基小學,有片睇﹕link.mingpao.com/37629.ht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