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危機在前頭 須向暴力說不長青網文章

2016年0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2月12日 06:35
2016年02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旺角血腥一夜,暴烈程度令人震驚,許多市民都慨嘆「香港搞到咁樣」,唏噓憂心不已。近年激進勢力冒起,抗爭手法愈趨激烈,他們罔顧法紀,視挑戰公權力為理所當然。旺角當晚的無法無天行徑,絕大多數人都說不能接受,不過,有政治人物和學者不僅未強烈譴責暴力,還就暴亂成因有諸多說詞,轉移視線,模糊暴力,情况會否進一步姑息養奸,值得關注。旺角一役的暴力,已經把香港推向治亂安危的臨界點,整體社會應該毫不含糊地與暴力切割,壓縮激進勢力的空間,以免出現暴力主導香港事態的局面。


激進勢力借題發揮

本土貼上暴力標籤

本土民主前線燃點旺角血腥暴烈之火,他們借口捍衛無牌熟食小販在鬧市街頭擺賣,實際鼓動在場群衆參與抗爭;事實上,他們與食環署人員爭執、與到場維持秩序的警員對峙,都擺出高姿態,有唯恐局勢不亂之嫌,小販在這種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做生意,因此,本土民主前線的激進做法與所說目的,根本是兩回事;至於他們用車輛運來裝備,「武裝」成員與警方對峙、對抗,更是確切反映他們以暴力手段衝擊警隊的部署。


這種利用議題製造事端,並有準備與警隊暴力衝突的計算,乃1966、67年暴動之後所僅見,而從本土民主前線領頭人「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宣示,說明暴力路線是他們的抉擇。可以說,近年在社會上激盪的激進氛圍,本土民主前線是箇中代表,加上他們排拒內地,對這股激進勢力會否推動分裂甚而「港獨」,已經予人多所聯想或授人以柄。


本土若反映對香港的珍惜和關顧,並正確運用,不難成為推動港人認同和社會進步的動力,但是現在本土民主前線的所謂「本土」,實際上針對內地,歧視和排拒內地人,而且他們每次行動都展示暴力,例如在所謂「光復行動」中攻擊內地旅客等。本土民主前線刻意把自己與暴力聯繫起來,而且手段愈趨暴烈,使市民在認知裏把「本土」與「暴力」等同起來。這是使「本土」污名化,窒礙了真正本土可能對社會發揮正能量的效用。


旺角血腥一夜之後,不同立場的人,取態各異,個別激進政客趁機把責任推向特首梁振英或管治失效,進而合理化甚而美化暴力,他們政治先行,只問立場、不問是非對錯,此乃激進政客本色,人們心中有數;只是,個別學者或資深政治人物,對於譴責暴力同樣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話鋒一轉,矛頭直指梁振英或政府,甚至說到非暴力爭取無效,暴力就是答案,云云。這是變相鼓勵「暴力有理」,會釋出錯誤信息,讓激進勢力認為吾道不孤,會否衍生姑息養奸效果,值得關注。


堅持法紀依法辦事

譴責暴力劃清界線

香港社會歷來多元化、多樣化,意見取向雖然不同,但是會嚴格按既定機制處理,最重要是在法治內尋求妥協並解決,不過,近年既定機制宛如失去了解決爭議的能力。激進勢力雖然口口聲聲珍惜法治的核心價值,但是他們經常游走法律邊緣,挑戰公權力的執法底線,今次旺角一場使人震驚的暴亂,嚴格而言是近年對一些激進勢力、人物的行徑盡量容忍的後遺症,以至出現法不責衆、激進勢力以為可以凌駕法紀之上的現象。社會亂象紛呈,與此有很大關係。


香港各方面深層次矛盾,並非一時三刻可消解,香港現在宛如一個火藥庫,一樁小事隨時都可能演變至不可收拾,小販擺賣問題發展成為血腥暴亂,就是活生生事例,可以說,以香港事態紛繁而敏感,危機在前頭。因此,整體社會務必小心應對,以免使香港陷於萬劫不復景况。就此,社會應該凝聚共識,首先是堅持法紀,必須按法律辦事;其次是要大聲向暴力說不,整體社會與暴力劃清界線,強烈譴責暴力行徑,要讓激進勢力知道,他們的暴力行徑不會得到認同,並會被市民唾棄,藉此壓縮激進勢力的空間,避免出現暴力把香港引向死胡同的局面。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