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儘管近期市場暴跌,但我們在全球戰術資產配置中仍對股票保持中性觀點。近期我們所關注的重要經濟指標鮮有改善,加上市場對歐洲信貸狀况的擔憂,這種疲弱的市場形勢可能會抵消更多利好市場的央行聲明及提振風險資產價格的舉措。
正如1月初我們調降股票配置並加碼高評等債券時所指出,市場會很脆弱並極易受到進一步衝擊。當時,我們指出需要監測油價下跌、中國政策決定的不確定性以及疲軟的美國製造業數據等因素。而近期的拋售正是由諸多上述因素所觸動,此外,市場對歐洲銀行體系和信貸市場的憂慮也隨之而起。
雖然我們希望先看到全球經濟成長改善,才對股市有更正面的看法,不過,我們估計市場已計入美國經濟發生衰退的可能性達30%的風險,而且央行政策仍傾向推動市場上行。美聯準會主席葉倫2月10日的國會證辭不太可能帶來重大的美聯準會政策轉變。但即將到來的G20峰會(2月25日至26日)將為全球性舉措及政策協調提供更廣闊的平台。
存雙向風險 投資宜嚴守紀律
當前市場環境存在雙向風險,保持冷靜、富有遠見並恪守紀律尤為重要。投資者應考慮以下幾點:
(一)利用市場大幅下跌所帶來的機會,按照長期策略資產配置來重新平衡投資組合。市場定價愈發有利於長線投資者。尤其是歐洲高收益債券的賣壓加劇是沒有道理的。在全球戰術資產配置中,我們對該資產類別依然持加碼立場。
(二)審慎選股。避險資金湧進債券導致收益率下跌,市場又預期央行會推出更加寬鬆的政策,具有股息成長題材或有機會回購股票的企業將受益。
(三)側重於長期投資主題。具有強勁結構性成長潛力的長期投資主題可以協助投資者跳脫短期周期性波動的困擾。我們偏好的長期投資主題包括水資源行業、新興市場醫療保健和安保行業。
歐量寬或加碼 留意市場反應
基本面和長期目標的投資往往在短期內回報不甚理想,堅持長線投資計劃可獲得良好的回報。 歐洲銀行最近大跌表現最差,年初迄今挫跌近30%。衡量歐洲銀行債務保險成本的iTraxx優先金融指數已經自去年12月的66個基點攀升至132個基點,顯示該行業違約風險加劇,因此銀行信貸壓力日益上升可能會導致更廣泛的系統性壓力蔓延。
我們認為某些擔憂是合理的,日本在1月29日實施負利率政策之後,日本銀行股大幅下跌,這表明「傳統的非傳統」貨幣政策(負存款利率和量化寬鬆)實際上可能無助於提升銀行利潤和貸款利率。我們預計歐洲央行可能在3月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我們將密切關注市場對此的反應。
然而,鑑於股價淨值比(P/B)僅為0.5倍,我們認為,市場可能誇大了歐洲銀行需要更多資本挹注的風險。許多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已達到監管要求,我們認為銀行的資本狀況並未受到威脅。
上周末數據顯示,中國的外匯儲備在1月份減少近1000億美元至3.23萬億美元。雖然跌幅小於預期,但境內外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硬着陸並試圖避免受其影響,導致資本持續外逃。只要資本外流的現象未止住,市場會繼續計入人民幣大幅貶值的風險,以及隨之而來的亞洲貿易伙伴貨幣貶值。我們認為發生此種情况的風險為30%至40%。
料中國可穩住走資情况
但在基本情景下,我們依然認為中國某些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應足以穩定經濟成長並控制資本外流,同時減弱市場對該地區國際資金無序外流的擔憂。
此外,油價已成為2016年股市表現關鍵驅動因素。原油價格與全球股市的3周相關性在1月達到95%。我們認為,市場對油價維持在較低水準表示擔心:我們預計美國能源類高收益發行人的違約率將在未來1年上升至15%,能源行業資本支出削減已經對美國就業市場與經濟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我們認為市場尚未有效反應出部分利好因素。我們預計低油價將在未來幾個月提振消費支出。此外,石油產量削減也應有助於推動布蘭特原油價格在未來12個月內朝約每桶55美元回升,進而緩解石油生產商的壓力。美股方面,標準普爾500指數中能源股市值權重約為6.5%,但是能受惠於低油價的行業,如工業、必需消費品和非必需消費品等,總市值達到其5倍之多。
年初迄今,美國經濟成長、中國、原油價格以及最近歐洲銀行業所蘊藏的風險已引發風險資產拋售潮。我們認為這些擔憂是合理,市場已大致計入這些風險。我們認為央行或政府有可能予以干預。鑑於我們的基本情景是美國不會出現成長型衰退,我們認為投資者應利用此次市場大幅下跌所帶來的機會,按照長期策略資產配置來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瑞銀財富管理 首席投資總監
[Mark Haefele 投資先機]
正如1月初我們調降股票配置並加碼高評等債券時所指出,市場會很脆弱並極易受到進一步衝擊。當時,我們指出需要監測油價下跌、中國政策決定的不確定性以及疲軟的美國製造業數據等因素。而近期的拋售正是由諸多上述因素所觸動,此外,市場對歐洲銀行體系和信貸市場的憂慮也隨之而起。
雖然我們希望先看到全球經濟成長改善,才對股市有更正面的看法,不過,我們估計市場已計入美國經濟發生衰退的可能性達30%的風險,而且央行政策仍傾向推動市場上行。美聯準會主席葉倫2月10日的國會證辭不太可能帶來重大的美聯準會政策轉變。但即將到來的G20峰會(2月25日至26日)將為全球性舉措及政策協調提供更廣闊的平台。
存雙向風險 投資宜嚴守紀律
當前市場環境存在雙向風險,保持冷靜、富有遠見並恪守紀律尤為重要。投資者應考慮以下幾點:
(一)利用市場大幅下跌所帶來的機會,按照長期策略資產配置來重新平衡投資組合。市場定價愈發有利於長線投資者。尤其是歐洲高收益債券的賣壓加劇是沒有道理的。在全球戰術資產配置中,我們對該資產類別依然持加碼立場。
(二)審慎選股。避險資金湧進債券導致收益率下跌,市場又預期央行會推出更加寬鬆的政策,具有股息成長題材或有機會回購股票的企業將受益。
(三)側重於長期投資主題。具有強勁結構性成長潛力的長期投資主題可以協助投資者跳脫短期周期性波動的困擾。我們偏好的長期投資主題包括水資源行業、新興市場醫療保健和安保行業。
歐量寬或加碼 留意市場反應
基本面和長期目標的投資往往在短期內回報不甚理想,堅持長線投資計劃可獲得良好的回報。 歐洲銀行最近大跌表現最差,年初迄今挫跌近30%。衡量歐洲銀行債務保險成本的iTraxx優先金融指數已經自去年12月的66個基點攀升至132個基點,顯示該行業違約風險加劇,因此銀行信貸壓力日益上升可能會導致更廣泛的系統性壓力蔓延。
我們認為某些擔憂是合理的,日本在1月29日實施負利率政策之後,日本銀行股大幅下跌,這表明「傳統的非傳統」貨幣政策(負存款利率和量化寬鬆)實際上可能無助於提升銀行利潤和貸款利率。我們預計歐洲央行可能在3月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我們將密切關注市場對此的反應。
然而,鑑於股價淨值比(P/B)僅為0.5倍,我們認為,市場可能誇大了歐洲銀行需要更多資本挹注的風險。許多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已達到監管要求,我們認為銀行的資本狀況並未受到威脅。
上周末數據顯示,中國的外匯儲備在1月份減少近1000億美元至3.23萬億美元。雖然跌幅小於預期,但境內外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硬着陸並試圖避免受其影響,導致資本持續外逃。只要資本外流的現象未止住,市場會繼續計入人民幣大幅貶值的風險,以及隨之而來的亞洲貿易伙伴貨幣貶值。我們認為發生此種情况的風險為30%至40%。
料中國可穩住走資情况
但在基本情景下,我們依然認為中國某些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應足以穩定經濟成長並控制資本外流,同時減弱市場對該地區國際資金無序外流的擔憂。
此外,油價已成為2016年股市表現關鍵驅動因素。原油價格與全球股市的3周相關性在1月達到95%。我們認為,市場對油價維持在較低水準表示擔心:我們預計美國能源類高收益發行人的違約率將在未來1年上升至15%,能源行業資本支出削減已經對美國就業市場與經濟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我們認為市場尚未有效反應出部分利好因素。我們預計低油價將在未來幾個月提振消費支出。此外,石油產量削減也應有助於推動布蘭特原油價格在未來12個月內朝約每桶55美元回升,進而緩解石油生產商的壓力。美股方面,標準普爾500指數中能源股市值權重約為6.5%,但是能受惠於低油價的行業,如工業、必需消費品和非必需消費品等,總市值達到其5倍之多。
年初迄今,美國經濟成長、中國、原油價格以及最近歐洲銀行業所蘊藏的風險已引發風險資產拋售潮。我們認為這些擔憂是合理,市場已大致計入這些風險。我們認為央行或政府有可能予以干預。鑑於我們的基本情景是美國不會出現成長型衰退,我們認為投資者應利用此次市場大幅下跌所帶來的機會,按照長期策略資產配置來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瑞銀財富管理 首席投資總監
[Mark Haefele 投資先機]
留言 (0)